高速铁路现浇混凝土面板加筋土挡墙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引言 | 第9-10页 |
1.2 加筋土挡墙结构 | 第10-14页 |
1.2.1 加筋土挡墙的基本组成部分 | 第10-12页 |
1.2.2 加筋土挡墙受力原理 | 第12-14页 |
1.3 高速铁路加筋土技术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 | 第14-20页 |
1.3.1 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| 第14-15页 |
1.3.2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| 第15-17页 |
1.3.3 铁路系统加筋土技术理论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3.4 铁路系统加筋土技术实际应用 | 第18-20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加筋土挡墙的破坏形式与设计方法 | 第21-33页 |
2.1 加筋土挡墙的破坏形式 | 第21-22页 |
2.2 加筋土挡墙设计 | 第22-32页 |
2.2.1 基本假定 | 第22-23页 |
2.2.2 土压力计算 | 第23-25页 |
2.2.3 现浇混凝土面板设计 | 第25页 |
2.2.4 拉筋长度计算 | 第25-26页 |
2.2.5 包裹式加筋土挡墙筋材长度及层间距计算 | 第26-28页 |
2.2.6 拉筋截面设计 | 第28-29页 |
2.2.7 抗拔稳定计算 | 第29页 |
2.2.8 整体稳定性计算 | 第29-3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现浇混凝土面板加筋土挡墙现场实验研究 | 第33-56页 |
3.1 工程概况 | 第33页 |
3.2 工程基本资料 | 第33-36页 |
3.2.1 工程地质资料 | 第33-34页 |
3.2.2 加筋土挡墙资料 | 第34-36页 |
3.3 加筋土挡墙施工工艺及观测元件布设 | 第36-40页 |
3.3.1 现浇混凝土面板加筋土挡墙施工工艺 | 第36-37页 |
3.3.2 现场观测元件布设 | 第37-40页 |
3.4 测试结果数据分析 | 第40-54页 |
3.4.1 垂直土压力分析 | 第40-44页 |
3.4.2 侧向土压力分析 | 第44-47页 |
3.4.3 条形基础土压力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4.4 墙后拉筋变形分析 | 第48-51页 |
3.4.5 加筋土挡墙潜在破裂面分析 | 第51-52页 |
3.4.6 加筋土挡墙沉降分析 | 第52-5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现浇混凝土面板加筋土挡墙有限元分析 | 第56-73页 |
4.1 引言 | 第56页 |
4.2 有限元计算模型 | 第56-57页 |
4.2.1 摩尔-库仑模型(MC) | 第56-57页 |
4.2.2 土工格栅模型 | 第57页 |
4.2.3 面板单元 | 第57页 |
4.2.4 桩单元 | 第57页 |
4.3 加筋土挡墙模型的建立 | 第57-60页 |
4.3.1 模型几何尺寸 | 第58-59页 |
4.3.2 模型材料计算参数的确定 | 第59-60页 |
4.3.3 模型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| 第60页 |
4.4 有限元模拟施工期挡墙分析 | 第60-67页 |
4.4.1 施工期垂直土压力分析 | 第61-63页 |
4.4.2 施工期侧向土压力分析 | 第63-64页 |
4.4.3 施工期垂直位移分析 | 第64-66页 |
4.4.4 施工期水平位移分析 | 第66-67页 |
4.4.5 挡墙破裂面分析 | 第67页 |
4.5 数值模拟竣工后挡墙分析 | 第67-72页 |
4.5.1 竣工后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68-69页 |
4.5.2 竣工后竖向位移分析 | 第69-71页 |
4.5.3 竣工后水平位移分析 | 第71-72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6页 |
5.1 结论 | 第73-74页 |
5.2 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