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OpenStack的高可用云平台的研究与设计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-10页 |
| 1.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 云计算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1.2.1 云计算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1.2.2 云计算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1.4 论文结构 | 第13-14页 |
| 第2章 云计算相关技术研究 | 第14-24页 |
| 2.1 虚拟化技术 | 第14-18页 |
| 2.1.1 服务器虚拟化 | 第14-15页 |
| 2.1.2 存储虚拟化 | 第15-17页 |
| 2.1.3 网络虚拟化 | 第17-18页 |
| 2.2 OPENSTACK | 第18-22页 |
| 2.2.1 OPENSTACK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 | 第18-19页 |
| 2.2.2 OPENSTACK的相关组件功能介绍 | 第19-22页 |
| 2.3 CEPH | 第22-24页 |
| 2.3.1 CEPH的功能组件 | 第22-23页 |
| 2.3.2 CEPH的架构 | 第23-24页 |
| 第3章 云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| 第24-38页 |
| 3.1 云平台设计目标与原则 | 第24-26页 |
| 3.1.1 设计目标 | 第24页 |
| 3.1.2 设计原则 | 第24-26页 |
| 3.1.3 建设思路 | 第26页 |
| 3.2 总体设计方案 | 第26-38页 |
| 3.2.1 计算服务架构 | 第27-30页 |
| 3.2.2 虚拟化网络池架构 | 第30-33页 |
| 3.2.3 云存储池架构 | 第33-35页 |
| 3.2.4 虚拟化云桌面架构 | 第35-38页 |
| 第4章 云管理平台的高可用设计与实现 | 第38-50页 |
| 4.1 云平台的高可用模式 | 第38-41页 |
| 4.1.1 高可用三种模式 | 第39-40页 |
| 4.1.2 云平台的高可用模式 | 第40-41页 |
| 4.2 OPENSTACK云平台的高可用实现 | 第41-50页 |
| 4.2.1 数据库与消息队列的HA实现 | 第42-44页 |
| 4.2.2 CONTROLLER节点的HA实现 | 第44-45页 |
| 4.2.3 COMPUTE节点的HA实现 | 第45-48页 |
| 4.2.4 NETWORK节点的HA实现 | 第48-50页 |
| 第5章 平台与高可用测试 | 第50-58页 |
| 5.1 平台运行效果 | 第50-51页 |
| 5.2 平台测试 | 第51-58页 |
| 5.2.1 功能测试 | 第51-56页 |
| 5.2.2 高可用测试 | 第56-58页 |
| 第6章 总结 | 第58-60页 |
| 6.1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58页 |
| 6.2 展望 | 第58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