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3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7页 |
1.2 农产品采后杀虫灭菌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2.1 离子辐射杀虫灭菌 | 第17页 |
1.2.2 气调杀虫 | 第17页 |
1.2.3 低温冷冻 | 第17-18页 |
1.2.4 传统加热 | 第18页 |
1.2.5 射频加热 | 第18页 |
1.3 射频加热的基本原理 | 第18-25页 |
1.3.1 电介质的极化 | 第19页 |
1.3.2 介电特性 | 第19-21页 |
1.3.3 介电损耗功率 | 第21-22页 |
1.3.4 穿透深度 | 第22-23页 |
1.3.5 射频加热技术的特点 | 第23-25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5-30页 |
1.4.1 射频加热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| 第25-27页 |
1.4.2 害虫热致死动力学的相关研究 | 第27页 |
1.4.3 食品及农产品热处理中的颜色动力学研究 | 第27-28页 |
1.4.4 食品杀菌动力学的研究 | 第28页 |
1.4.5 射频杀虫灭菌机理方面的研究 | 第28-29页 |
1.4.6 射频加热均匀性方面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1.5 存在的问题 | 第30页 |
1.6 论文的选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0-34页 |
1.6.1 研究目的 | 第31页 |
1.6.2 研究内容 | 第31-32页 |
1.6.3 技术路线 | 第32-34页 |
第二章 害虫热致死动力学研究 | 第34-49页 |
2.1 引言 | 第34-35页 |
2.2 最耐热害虫的确定 | 第35-37页 |
2.2.1 材料与设备 | 第35-36页 |
2.2.2 试验方法 | 第36-37页 |
2.2.3 试验结果 | 第37页 |
2.3 桃柱螟的热死亡动力学研究 | 第37-47页 |
2.3.1 供试虫源 | 第37页 |
2.3.2 试验方法 | 第37-38页 |
2.3.3 害虫热死亡动力学模型 | 第38-39页 |
2.3.4 数据分析 | 第39页 |
2.3.5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三章 板栗中霉菌热致死动力学研究 | 第49-60页 |
3.1 引言 | 第49-50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50-53页 |
3.2.1 材料与设备 | 第50-51页 |
3.2.2 采后板栗冷藏过程中真菌的分离 | 第51页 |
3.2.3 霉菌的鉴定 | 第51页 |
3.2.4 板栗中主要菌株的耐热特性研究 | 第51-52页 |
3.2.5 最耐热菌株的动力学模型 | 第52-53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3-58页 |
3.3.1 霉菌株类的鉴定 | 第53-54页 |
3.3.2 热处理过程中TDT加热单元的温度变化 | 第54-55页 |
3.3.3 板栗中霉菌的热致死动力学模型及其动力学参数 | 第55-5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四章 板栗颜色动力学研究 | 第60-71页 |
4.1 引言 | 第60-61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61-64页 |
4.2.1 材料与设备 | 第61页 |
4.2.2 试验方法 | 第61-62页 |
4.2.3 板栗颜色参数的测定 | 第62-63页 |
4.2.4 颜色动力学模型 | 第63-64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4-70页 |
4.3.1 水浴热处理对板栗果仁颜色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4.3.2 热处理过程中板栗果仁的颜色动力学模型 | 第66-68页 |
4.3.3 热处理过程中板栗果仁与其他水果颜色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| 第68-69页 |
4.3.4 射频杀虫的工艺参数 | 第69-7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五章 板栗的射频杀虫灭菌工艺研究 | 第71-82页 |
5.1 引言 | 第71-72页 |
5.2 材料与方法 | 第72-75页 |
5.2.1 材料与设备 | 第72页 |
5.2.2 射频加热系统 | 第72-73页 |
5.2.3 射频目标温度的选择 | 第73页 |
5.2.4 极板间距的选择 | 第73-74页 |
5.2.5 冷却方法的优化 | 第74页 |
5.2.6 板栗的加热均匀性试验 | 第74-75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5-79页 |
5.3.1 极板间距与电流值之间的关系 | 第75-76页 |
5.3.2 极板间距的确定 | 第76-77页 |
5.3.3 加热及冷却特性 | 第77-79页 |
5.3.4 射频加热的均匀性 | 第79页 |
5.3.5 射频热处理工艺的确定 | 第7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9-82页 |
第六章 射频加热均匀性的有限元分析 | 第82-95页 |
6.1 引言 | 第82-83页 |
6.2 材料与方法 | 第83-89页 |
6.2.1 样品及主要设备 | 第83页 |
6.2.2 模型的建立 | 第83-87页 |
6.2.3 模型的验证 | 第87-88页 |
6.2.4 模型的应用 | 第88-89页 |
6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9-94页 |
6.3.1 模型验证 | 第89-91页 |
6.3.2 塑料框边角处板栗温度分布的验证 | 第91-92页 |
6.3.3 提高板栗加热均匀性的措施 | 第92-94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94-95页 |
第七章 射频杀虫灭菌效果研究 | 第95-105页 |
7.1 引言 | 第95页 |
7.2 材料与方法 | 第95-97页 |
7.2.1 材料与设备 | 第95-96页 |
7.2.2 害虫的植入与杀虫工艺的验证 | 第96-97页 |
7.2.3 皮落青霉的接种与灭菌工艺的验证 | 第97页 |
7.3 结果与讨论 | 第97-104页 |
7.3.1 射频杀虫工艺验证 | 第97-103页 |
7.3.2 射频灭菌工艺验证 | 第103-104页 |
7.4 本章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第八章 射频热处理对板栗品质的影响 | 第105-114页 |
8.1 引言 | 第105页 |
8.2 材料与方法 | 第105-108页 |
8.2.1 材料与主要设备 | 第105-106页 |
8.2.2 货架期加速试验 | 第106页 |
8.2.3 板栗的品质参数及检测方法 | 第106-108页 |
8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08-112页 |
8.3.1 射频杀虫工艺对板栗品质的影响 | 第108-110页 |
8.3.2 射频灭菌工艺对板栗品质的影响 | 第110-112页 |
8.4 本章小结 | 第112-114页 |
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14-116页 |
9.1 结论 | 第114-115页 |
9.2 创新性 | 第115页 |
9.3 研究展望 | 第115-11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6-129页 |
附录:主要试验和检测设备 | 第129-130页 |
符号表 | 第130-131页 |
缩略词 | 第131-132页 |
致谢 | 第132-13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