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前言 | 第12-14页 |
1 绪论 | 第14-3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9页 |
1.1.1 可持续建筑理念与生土建筑 | 第14-16页 |
1.1.2 传统生土建筑的发展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1.3 现代生土建筑与夯土建造技术 | 第17-19页 |
1.2 项目背景 | 第19-22页 |
1.2.1 “现代夯土绿色民居建造研究示范”项目概况 | 第19-21页 |
1.2.2 “马岔村村民活动中心”项目概况与目标 | 第21-22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目的及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3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3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3-27页 |
1.4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3-25页 |
1.4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5-27页 |
1.5 研究框架与方法 | 第27-30页 |
1.5.1 研究框架 | 第27-29页 |
1.5.2 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2 设计策略研究 | 第30-41页 |
2.1 气候条件因素 | 第30-33页 |
2.1.1 当地气候特点分析 | 第30-32页 |
2.1.2 考虑气候因素的设计策略 | 第32-33页 |
2.2 经济条件因素 | 第33-34页 |
2.2.1 当地经济现状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2.2 低造价的建筑策略 | 第34页 |
2.3 源于当地的建造工艺 | 第34-37页 |
2.3.1 传统夯土建筑的建造经验 | 第34-36页 |
2.3.2 当地建造工艺的发掘 | 第36-37页 |
2.4 资源条件因素 | 第37-39页 |
2.4.1 自然材料与地方性材料的最大化利用 | 第37-38页 |
2.4.2 可持续的施工方法 | 第38-3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2.5.1 设计原则 | 第39页 |
2.5.2 设计策略 | 第39-41页 |
3 夯土材料设计语言研究 | 第41-54页 |
3.1 现代夯土建造工艺 | 第41-46页 |
3.1.1 夯土材料与工具 | 第41-43页 |
3.1.2 夯筑工艺 | 第43-45页 |
3.1.3 夯土墙体施工方式 | 第45-46页 |
3.2 夯土材料的设计语言 | 第46-52页 |
3.2.1 夯土材料的建构形态 | 第46-49页 |
3.2.2 夯土材料的建构逻辑 | 第49-50页 |
3.2.3 夯土材料的建构意义 | 第50-52页 |
3.2.4 夯土材料的色彩、质感与肌理 | 第52页 |
3.3 夯土材料的表达理念 | 第52-53页 |
3.3.1 真实性原则 | 第52-53页 |
3.3.2 可持续原则 | 第5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4 方案初步设计 | 第54-85页 |
4.1 基础分析 | 第54-64页 |
4.1.1 村落概况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1.2 功能需求分析 | 第55-59页 |
4.1.3 基地分析 | 第59-62页 |
4.1.4 小气候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1.5 传统建筑形制分析 | 第63-64页 |
4.2 概念设计 | 第64-69页 |
4.2.1 概念生成 | 第64-68页 |
4.2.2 方案对比 | 第68-69页 |
4.3 方案设计 | 第69-78页 |
4.3.1 功能分析 | 第69-71页 |
4.3.2 流线分析 | 第71页 |
4.3.3 空间分析 | 第71-75页 |
4.3.4 剖面分析 | 第75-76页 |
4.3.5 日照分析 | 第76页 |
4.3.6 室内分析 | 第76-78页 |
4.4 最终方案 | 第78-84页 |
4.4.1 方案效果 | 第78-79页 |
4.4.2 方案图纸 | 第79-82页 |
4.4.3 手工模型 | 第82-8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5 方案深化设计 | 第85-103页 |
5.1 基础选型与设计 | 第85-88页 |
5.1.1 夯土建筑基础的做法研究 | 第85-86页 |
5.1.2 活动中心基础选型分析与设计 | 第86-88页 |
5.2 夯土墙围护结构设计 | 第88-92页 |
5.2.1 夯土墙的建构形态与开窗方式设计 | 第88-90页 |
5.2.2 夯土墙体的夯筑方式设计 | 第90-92页 |
5.3 结构体系设计 | 第92-95页 |
5.3.1 现代夯土民居的结构体系 | 第92-93页 |
5.3.2 活动中心结构体系分析与设计 | 第93-95页 |
5.4 屋顶选型与设计 | 第95-99页 |
5.4.1 当地常规建筑屋面做法 | 第95-96页 |
5.4.2 活动中心屋顶选型分析与设计 | 第96-99页 |
5.5 可持续专项设计 | 第99-101页 |
5.5.1 雨水收集与利用 | 第99-100页 |
5.5.2 风力发电 | 第100页 |
5.5.3 生态厕所 | 第100-101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01-103页 |
6 施工与现场设计 | 第103-136页 |
6.1 施工综合介绍 | 第103-108页 |
6.1.1 施工准备工作 | 第103-104页 |
6.1.2 施工组织方式 | 第104-106页 |
6.1.3 施工流程 | 第106-107页 |
6.1.4 施工设备与材料 | 第107-108页 |
6.2 当地建造工艺的现场试验与应用 | 第108-122页 |
6.2.1 放线与定位 | 第108-109页 |
6.2.2 地基处理 | 第109-110页 |
6.2.3 暖墙 | 第110-112页 |
6.2.4 玉米芯填充墙 | 第112-114页 |
6.2.5 木门窗的制作与安装 | 第114-117页 |
6.2.6 地面处理 | 第117页 |
6.2.7 室内圆竹吊顶 | 第117-119页 |
6.2.8 室外竹廊 | 第119-121页 |
6.2.9 集水窖 | 第121-122页 |
6.2.10 场地农作物与景观种植 | 第122页 |
6.3 有关现代夯土的现场设计与实践 | 第122-133页 |
6.3.1 夯土墙体肌理 | 第122-124页 |
6.3.2 石灰带分隔效果 | 第124-125页 |
6.3.3 亚克力棒透光墙 | 第125-128页 |
6.3.4 小圆窗与小方窗 | 第128-130页 |
6.3.5 红土肌理效果 | 第130-131页 |
6.3.6 大跨度尝试 | 第131-132页 |
6.3.7 夯土墙体加固措施 | 第132-133页 |
6.4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| 第133-134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34-136页 |
7 评价与总结 | 第136-158页 |
7.1 建成效果 | 第136-142页 |
7.2 预期性能 | 第142-149页 |
7.2.1 经济性评估 | 第142-143页 |
7.2.2 施工难度评估 | 第143-145页 |
7.2.3 能耗评估 | 第145-147页 |
7.2.4 工作方式思考 | 第147-149页 |
7.3 综合评价 | 第149-152页 |
7.3.1 夯土建造技术现代化应用及推广的可行性 | 第149-150页 |
7.3.2 当地建造工艺的发掘、试验与应用 | 第150-151页 |
7.3.3 可持续建筑理念探索与实践 | 第151-152页 |
7.4 总结 | 第152-1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8-166页 |
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| 第166-168页 |
致谢 | 第168-170页 |
附录-图纸与施工计划 | 第170-1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