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业基础科学论文--土壤学论文--土壤化学、土壤物理化学论文

太行山片麻岩困难立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植被恢复技术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1 引言第11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世界对森林问题的高度关注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我国人工造林举世瞩目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太行山绿化工程的积极开展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动态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太行山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存在的问题第15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-16页
2 研究区概况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-21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概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自然地理概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气候水文概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植被概况第16-17页
    2.2 研究内容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区不同立地类型划分、理化性质及其地上植被物种多样性比较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1 立地类型的划分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2 物种多样性调查分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3 不同立地类型土壤物理性质比较分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4 土壤化学性质比较分析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不同立地类型植被恢复技术效益分析与重建措施第18-20页
    2.3 技术路线第20-21页
3 研究方法第21-29页
    3.1 样地设置第21-23页
    3.2 植物多样性第23页
    3.3 土壤物理性质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土壤密度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土壤孔隙度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土壤持水量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土壤水分入渗第24-25页
    3.4 土壤化学性质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土壤pH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土壤有机质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土壤氮素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土壤磷素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土壤速效钾第27-28页
    3.5 植被恢复效果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直播苗生长状况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移植苗生长状况第28页
    3.6 数据分析第28-29页
4 结果与分析第29-46页
    4.1 不同立地类型植物多样性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物种组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物种多样性第30-31页
    4.2 不同立地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土壤密度及孔隙度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土壤持水量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土壤水分入渗第34-36页
    4.3 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化学性质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土壤pH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土壤有机质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土壤氮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土壤磷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土壤速效钾第40-41页
    4.4 不同植被恢复技术效益分析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简易植生袋植被恢复技术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鱼鳞坑造林技术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营养钵造林技术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坡面撒播植被恢复技术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梯田台面经济林营造技术第45-46页
5 结论第46-48页
6 讨论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作者简历第52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DHNN的非线性轮廓异常状态监控方法
下一篇:政治沟通视域下智慧政务发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