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钢结构论文

波纹腹板H型钢梁柱半刚性外伸端板连接节点性能的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5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半刚性梁柱连接的类型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梁柱半刚性连接的特性第13-14页
    1.4 弯矩-转角(M-θ)曲线的数学模型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线性模型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多项式模型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B样条模型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边界线模型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幂函数模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6 指数函数模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7 有限元法的连接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1.5 半刚性梁柱外伸端板连接的研究现状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半刚性梁柱外伸端板连接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半刚性梁柱外伸端板连接的国内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1.6 波纹腹板H型钢梁柱连接的研究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1.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-25页
第2章 外伸端板连接的设计和ANSYS非线性分析基本理论第25-37页
    2.1 螺栓第25-26页
    2.2 端板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端板厚度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端板高度、宽度第29页
    2.3 波纹腹板H型钢梁的受力特点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波纹腹板H型钢梁的抗剪承载力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波纹腹板H型钢梁局部承压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2.4 ANSYS非线性分析基本理论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ANSYS有限元软件概述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ANSYS非线性理论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ANSYS单元类型第35-36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3章 梁柱半刚性外伸端板连接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37-44页
    3.1 试验概况第37-38页
    3.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单元类型选择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材料属性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网格划分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边界条件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加载制度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分析类型与求解选项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第42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4章 波纹腹板H型钢梁柱半刚性外伸端板连接节点有限元分析第44-64页
    4.1 波纹腹板H型钢梁柱半刚性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设计第44-45页
    4.2 有限元模型第45-46页
    4.3 节点受力特性分析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螺栓应力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端板应力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柱翼缘的应力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节点域的应力第49-50页
    4.4 弯矩-转角(M-θ)曲线第50-51页
    4.5 不同参数对节点受力特性的影响第5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端板厚度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端板宽度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螺栓直径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螺栓中距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抗滑移系数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预拉力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7 梁腹板高度第61-62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2-64页
第5章 波纹腹板H型钢梁柱半刚性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第64-76页
    5.1 半刚性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第64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节点应力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弯矩-转角(M-θ)滞回曲线第66-70页
    5.2 不同参数对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延性系数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端板厚度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螺栓直径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抗滑移系数第73-74页
    5.3 骨架曲线第74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4-76页
结论与展望第76-78页
    结论第76-77页
    展望第77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3页
作者简介第8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83-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自噬在高糖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
下一篇:PSA及其派生物在预测前列腺癌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