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困境及发展对策研究
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绪论 | 第10-15页 |
| (一)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(二) 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| (三)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3页 |
| (四)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3页 |
| (五)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3-15页 |
| 一、营销性微电影的概念及发展沿革 | 第15-21页 |
| (一) 微电影及营销性微电影的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| 1. 广义范围的微电影概念 | 第15-16页 |
| 2. 本文研究的营销性微电影概念范畴 | 第16页 |
| (二) 营销性微电影发展沿革 | 第16-18页 |
| 1. 孕育萌芽阶段 | 第16-17页 |
| 2. 萌生壮大阶段 | 第17-18页 |
| 3. 成熟繁衍阶段 | 第18页 |
| (三) 营销性微电影的特点 | 第18-21页 |
| 1.主题选择上:迎合受众趣味 | 第19页 |
| 2.叙事结构上:情节淡情感浓 | 第19页 |
| 3.代言人选择:契合品牌形象 | 第19-21页 |
| 二. 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特性与时代价值 | 第21-33页 |
| (一) 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特性 | 第21-26页 |
| (二) 营销性微电影对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| 第26-33页 |
| 三、营销性微电影在当代的传播困境及发展瓶颈 | 第33-38页 |
| (一) 艺术表现与商业营销之间的博弈 | 第33-34页 |
| (二) 内容空间拓宽引发的伦理道德争议 | 第34-35页 |
| (三) 准入门栏过低,质量良莠不齐 | 第35-36页 |
| (四) 商业价值与社会担当之间的博弈 | 第36页 |
| (五) 微电影的拍摄与营销环节缺乏衔接机制 | 第36-38页 |
| 四、解决营销性微电影问题的具体措施 | 第38-43页 |
| (一) 实现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平衡互补 | 第38-39页 |
| (二) 权衡好世俗审美趣味与营销利益间的关系 | 第39-40页 |
| (三) 加强质量把关,抵制低俗营销性微电影 | 第40页 |
| (四) 既重视商业经营.又重视社会责任 | 第40-41页 |
| (五) 整合传播环节,实现营销诉求 | 第41-43页 |
| 结论 | 第43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