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模型构建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2-16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2 移动图书馆荐读服务相关综述 | 第16-21页 |
1.2.1 图书馆荐读服务研究综述 | 第16-17页 |
1.2.2 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现状综述 | 第17-21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2页 |
1.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| 第22-24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22-23页 |
1.4.2 研究技术路线图 | 第23-24页 |
1.5 论文创新点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6-36页 |
2.1 移动图书馆内涵与服务功能 | 第26-30页 |
2.1.1 移动图书馆的概念 | 第26-27页 |
2.1.2 移动图书馆的特点 | 第27-28页 |
2.1.3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| 第28-29页 |
2.1.4 移动图书馆的相关理论 | 第29页 |
2.1.5 公共移动图书馆的概念 | 第29-30页 |
2.2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念与特点 | 第30-33页 |
2.2.1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概念 | 第30-31页 |
2.2.2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特点 | 第31-32页 |
2.2.3 移动图书馆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必要性 | 第32-33页 |
2.3 图书馆荐读服务内涵与特点 | 第33-36页 |
2.3.1 图书馆荐读服务的概念 | 第33-34页 |
2.3.2 图书馆荐读服务的特点 | 第34页 |
2.3.3 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的概念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公共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需求分析 | 第36-52页 |
3.1 公共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 | 第36-41页 |
3.1.1 省级公共移动图书馆服务数据收集 | 第36-38页 |
3.1.2 省级公共移动图书馆服务数据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2 个性化荐读需求问卷调查 | 第41-42页 |
3.2.1 调查目的 | 第41页 |
3.2.2 问卷设计 | 第41-42页 |
3.3 个性化荐读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42-48页 |
3.3.1 受访者基本信息 | 第42-44页 |
3.3.2 移动终端数量统计 | 第44-45页 |
3.3.3 受访者对荐读服务的态度 | 第45页 |
3.3.4 受访者对荐读服务的需求 | 第45-48页 |
3.4 个性化荐读需求调查结果对模型构建的启示 | 第48-52页 |
3.4.1 服务现状的启示 | 第48页 |
3.4.2 问卷调查的启示 | 第48-52页 |
第4章 公共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模型构建 | 第52-66页 |
4.1 模型构建目标及原则 | 第52-55页 |
4.1.1 构建目标 | 第52页 |
4.1.2 构建原则 | 第52-55页 |
4.2 模型构成要素 | 第55-57页 |
4.2.1 用户和馆员 | 第55-56页 |
4.2.2 移动信息环境 | 第56页 |
4.2.3 移动信息资源 | 第56-57页 |
4.3 模型层次分析 | 第57-61页 |
4.3.1 用户层 | 第57-58页 |
4.3.2 应用层 | 第58-59页 |
4.3.3 资源层 | 第59-60页 |
4.3.4 技术层 | 第60-61页 |
4.4 阅读推荐方式 | 第61-63页 |
4.5 模型构建 | 第63-66页 |
第5章 案例分析—辽宁省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 | 第66-74页 |
5.1 案例概况 | 第66-67页 |
5.2 辽宁省移动图书馆荐读服务的现状 | 第67-70页 |
5.3 辽宁省移动图书馆荐读服务的不足 | 第70-71页 |
5.4 辽宁省移动图书馆荐读服务的发展策略 | 第71-74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74-75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附录 | 第80-82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2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