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权力寻租”的社会学研究--以发生在长春市的某一个案为例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7-12页 |
1.1 选题的目的 | 第7页 |
1.2 选题的意义 | 第7-8页 |
1.3 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8-10页 |
1.4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0-11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权力寻租的历史背景、主要特征及类型 | 第12-19页 |
2.1 权力寻租的概念 | 第12页 |
2.2 权力寻租的产生背景 | 第12-13页 |
2.3 权力寻租的主要特征 | 第13-15页 |
2.4 权力寻租的类型 | 第15-17页 |
2.5 权力寻租的社会危害 | 第17-19页 |
第三章 权力寻租的“个案调查”及原因分析 | 第19-29页 |
3.1 权力寻租的“个案调查” | 第19-22页 |
3.2“个案”权力寻租的原因分析 | 第22-29页 |
第四章 国外关于制约权力寻租的经验及借鉴 | 第29-34页 |
4.1 设立专门的具有独立执法权的监督机构 | 第29-31页 |
4.2 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威慑力 | 第31-32页 |
4.3 国外关于制约权力寻租的启示 | 第32-34页 |
第五章 解决我国权力寻租问题的对策 | 第34-38页 |
5.1 完善选人用人制度 | 第34-35页 |
5.2 确立权力监督制度 | 第35-36页 |
5.3 建立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| 第36-37页 |
5.4 有效治理典型性寻租行为 | 第37-38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