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3-16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第三节 研究框架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7-25页 |
第一节 逆向供应链渠道管理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逆向供应链中的消费者行为 | 第18-21页 |
一、实证研究 | 第18-20页 |
二、模型研究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 废旧电子产品非正规回收渠道管理 | 第21-24页 |
一、发展中国家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管理 | 第21-23页 |
二、非正规回收渠道管理 | 第23-24页 |
第四节 文献评述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体系发展现状研究 | 第25-36页 |
第一节 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立法及发展现状 | 第25-30页 |
一、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立法情况 | 第25-27页 |
二、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现状 | 第27-29页 |
三、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体系中所存在问题分析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我国非正规回收渠道现状分析 | 第30-32页 |
一、我国非正规回收渠道现状概述 | 第30-31页 |
二、我国非正规回收渠道的特点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非正规回收渠道治理机制及模式 | 第32-36页 |
一、严格取缔 | 第32-33页 |
二、处理补贴 | 第33-34页 |
三、收编治理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消费者参与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6-53页 |
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| 第36-41页 |
一、问卷设计 | 第36-38页 |
二、调研局限性 | 第38页 |
三、问卷信度、效度及因子分析 | 第38-41页 |
第二节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拟合 | 第41-53页 |
一、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| 第41-42页 |
二、模型拟合过程 | 第42-50页 |
三、模型测量结果 | 第50-53页 |
第五章 考虑消费者偏好的双回收渠道模型研究 | 第53-67页 |
第一节 问题描述和相关假设 | 第53-55页 |
一、问题描述 | 第53-54页 |
二、符号说明和相关假设 | 第54-55页 |
第二节 模型构建和求解 | 第55-60页 |
一、模型构建 | 第55-57页 |
二、模型求解 | 第57-60页 |
第三节 结果及仿真分析 | 第60-67页 |
一、结果分析 | 第60-64页 |
二、仿真分析 | 第64-67页 |
第六章 非正规回收渠道治理模式研究 | 第67-103页 |
第一节 基于政府干预的非正规回收渠道治理模式研究 | 第67-93页 |
一、“相对削弱”治理模式 | 第67-76页 |
二、“严格取缔”治理模式 | 第76-80页 |
三、“收编激励”治理模式 | 第80-87页 |
四、三种治理模式的对比及仿真分析 | 第87-93页 |
第二节 考虑讨价还价能力的非正规回收渠道治理模式研究 | 第93-103页 |
一、问题描述和相关假设 | 第93-94页 |
二、模型描述和求解 | 第94-101页 |
三、结果分析 | 第101-103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3-107页 |
第一节 研究总结 | 第103-104页 |
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与展望 | 第104-107页 |
附录 | 第107-11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2-116页 |
致谢 | 第116-117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1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