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栾城镇农村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意义和目的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3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农村信息化概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8-26页 |
2.1 农村信息化概述 | 第18-22页 |
2.1.1 农村信息化的内涵 | 第18-20页 |
2.1.2 农村信息化的特征 | 第20页 |
2.1.3 农村信息化的意义 | 第20-22页 |
2.2 农村信息化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2-26页 |
2.2.1 信息社会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2 信息资源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3 信息传播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4 信息管理理论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河北省栾城镇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| 第26-37页 |
3.1 栾城镇农村发展概况 | 第26-27页 |
3.2 栾城镇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 | 第27-32页 |
3.2.1 调查对象 | 第27页 |
3.2.2 调查目的 | 第27页 |
3.2.3 调查方式与方法 | 第27-28页 |
3.2.4 调查内容 | 第28页 |
3.2.5 调查结果 | 第28-32页 |
3.3 栾城镇农村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7页 |
3.3.1 政府和农民的信息化意识淡薄 | 第33-34页 |
3.3.2 信息的处理能力较低 | 第34-35页 |
3.3.3 组织、服务体系不完善 | 第35页 |
3.3.4 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信息素质低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我国兰田农村信息化发展概况及启示 | 第37-43页 |
4.1 兰田农村信息化发展概况 | 第37-41页 |
4.1.1 兰田“世纪之村”概况 | 第37-38页 |
4.1.2 兰田农村信息化发展特点 | 第38-40页 |
4.1.3“世纪之村”主要功能和现实意义 | 第40-41页 |
4.2 兰田农村信息化发展对栾城镇的启示 | 第41-43页 |
4.2.1 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| 第41页 |
4.2.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 | 第41-42页 |
4.2.3 培养专业信息技术人员 | 第42页 |
4.2.4 建设农村信息化服务新模式 | 第42-43页 |
第5章 河北省栾城镇农村信息化发展对策 | 第43-53页 |
5.1 提高栾城镇政府和农民的信息化意识 | 第43-44页 |
5.2 优化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 | 第44-46页 |
5.2.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| 第44-45页 |
5.2.2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| 第45-46页 |
5.2.3 发展农村信息化的中坚力量 | 第46页 |
5.3 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| 第46-48页 |
5.3.1 深入开发信息资源 | 第46-47页 |
5.3.2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| 第47-48页 |
5.3.3 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| 第48页 |
5.4 完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| 第48-50页 |
5.4.1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 | 第49页 |
5.4.2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 | 第49-50页 |
5.4.3 加强农民信息服务 | 第50页 |
5.5 推广农村信息技术运用和软件应用 | 第50-51页 |
5.6 培养农村信息化相关人才 | 第51-53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3-54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附录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