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2.1 既有建筑评价的相关研究 | 第11-13页 |
1.2.2 街区层面建筑存量的相关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2.3 研究动态评述 | 第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.4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5 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1.4 创新点 | 第16页 |
1.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1.6 论文框架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鸿顺里街区建设历史研究和调研分析 | 第19-42页 |
2.1 鸿顺里街区概况 | 第19-22页 |
2.1.1 街区区位 | 第19-20页 |
2.1.2 街道与建筑 | 第20-21页 |
2.1.3 建设历史背景简介 | 第21-22页 |
2.2 街区历史发展脉络梳理 | 第22-29页 |
2.2.1 清代晚期 | 第22-23页 |
2.2.2 清代新政时期、北洋时期、民国时期、日占时期 | 第23-26页 |
2.2.3 新中国建设初期、文革时期 | 第26-27页 |
2.2.4 震后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 | 第27-29页 |
2.2.5 全国性房地产大开发时期 | 第29页 |
2.3 文化价值提炼和建筑存量分类 | 第29-35页 |
2.3.1 文化价值提炼 | 第29-30页 |
2.3.2 历史遗存 | 第30-33页 |
2.3.3 建筑存量分类和断代 | 第33-35页 |
2.4 实地调研和GIS分析 | 第35-41页 |
2.4.1 调研指标的选取 | 第35-36页 |
2.4.2 街区建筑存量的GIS模型 | 第36-38页 |
2.4.3 建筑存量的分类分析 | 第38-4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三章 建筑更新的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| 第42-74页 |
3.1 评价模型概述 | 第42-46页 |
3.1.1 研究背景 | 第42-44页 |
3.1.2 模型构建的技术路线 | 第44-45页 |
3.1.3 评价模型的操作方法 | 第45-46页 |
3.2 既有建筑更新策略的评价模型 | 第46-48页 |
3.2.1 概念提出 | 第46-47页 |
3.2.2 矩阵模型 | 第47页 |
3.2.3 模型优化 | 第47-48页 |
3.3 建筑价值的分类 | 第48-51页 |
3.4 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51-55页 |
3.5 评价细则的拟定 | 第55-58页 |
3.5.1 功能价值的现状评价 | 第55-56页 |
3.5.2 功能价值的潜力评价 | 第56-58页 |
3.6 权重和SuperDecision软件 | 第58-61页 |
3.7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61-64页 |
3.8 实例应用 | 第64-69页 |
3.8.1 现状评价 | 第65-67页 |
3.8.2 潜力评价 | 第67-69页 |
3.9 街区建筑存量更新策略 | 第69-73页 |
3.9.1 建筑存量评价结果的分类讨论 | 第69-71页 |
3.9.2 建筑存量更新策略的可视化表达 | 第71-73页 |
3.10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四章 生态视角下建筑更新的动态评价 | 第74-104页 |
4.1 FRAGSIM程序介绍 | 第74-77页 |
4.2 基于FRAGSIM的建筑存量模拟分析 | 第77-91页 |
4.2.1 建筑存量分类和典型建筑 | 第77-81页 |
4.2.2 情景分析方法和相关参数拟定 | 第81-84页 |
4.2.3 建筑存量分类模拟分析 | 第84-91页 |
4.3 更新策略和更新时序的可视化表达 | 第91-97页 |
4.3.1 更新策略的可视化表达 | 第91-94页 |
4.3.2 更新时序的可视化表达 | 第94-97页 |
4.4 流量数据统计和情景分析 | 第97-103页 |
4.4.1 综合考虑下建筑存量的分类流量数据统计 | 第97-101页 |
4.4.2 生态经济最优化情景和综合考虑最优化情景的流量比较 | 第101-10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103-104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104-106页 |
5.1 结论 | 第104-105页 |
5.2 不足 | 第105页 |
5.3 展望 | 第105-106页 |
附录A 鸿顺里街道片区建筑调研表格(部分) | 第106-116页 |
附录B 既有建筑综合评价体系指标描述及评估细则 | 第116-139页 |
附录C 既有建筑综合评价体系——指标权重的专家调研表 | 第139-1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2-145页 |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45-146页 |
致谢 | 第146-1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