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1.1 课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1.3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1.4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技术综述 | 第13-25页 |
2.1 中间业务概述 | 第13-16页 |
2.1.1 中间业务相关概念 | 第13页 |
2.1.2 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| 第13-16页 |
2.2 中间业务平台建设历程 | 第16-19页 |
2.2.1 集中账务系统下的独立中间业务平台 | 第16-17页 |
2.2.2 集中账务系统下的集中中间业务平台 | 第17-19页 |
2.2.3 新一代中间业务平台架构 | 第19页 |
2.3 RDP技术平台概述 | 第19-24页 |
2.3.1 数据交换总线 | 第20-21页 |
2.3.2 原子数据管理 | 第21页 |
2.3.3 数据库访问组件 | 第21-22页 |
2.3.4 通讯交互适配组件 | 第22页 |
2.3.5 服务逻辑适配组件 | 第22-23页 |
2.3.6 集群管理能力 | 第23页 |
2.3.7 流量控制和优先级技术 | 第23-2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中间业务平台需求分析 | 第25-32页 |
3.1 平台的定位 | 第25-26页 |
3.2 平台的功能性需求 | 第26-29页 |
3.2.1 实现各类中间业务处理流程 | 第26-27页 |
3.2.2 统一管控中间业务客户信息 | 第27页 |
3.2.3 统一管控中间业务合作方信息 | 第27-28页 |
3.2.4 把控业务流程中产生的风险 | 第28-29页 |
3.3 平台的非功能性需求 | 第29-31页 |
3.3.1 可扩展性 | 第29页 |
3.3.2 高效性 | 第29页 |
3.3.3 稳定性 | 第29-30页 |
3.3.4 安全性 | 第30页 |
3.3.5 可用性 | 第30页 |
3.3.6 易用性 | 第30-3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中间业务平台设计 | 第32-71页 |
4.1 平台概述 | 第32-33页 |
4.1.1 设计目标 | 第32页 |
4.1.2 设计原则 | 第32-33页 |
4.2 系统总体设计 | 第33-51页 |
4.2.1 系统总体逻辑架构 | 第33-35页 |
4.2.2 EASE平台逻辑架构 | 第35-44页 |
4.2.3 EISA平台逻辑架构 | 第44-47页 |
4.2.4 平台部署架构 | 第47-48页 |
4.2.5 数据模型设计 | 第48-51页 |
4.3 系统详细设计 | 第51-59页 |
4.3.1 渠道服务路由 | 第51-54页 |
4.3.2 内联服务框架 | 第54-59页 |
4.4 异常处理机制设计 | 第59-68页 |
4.4.1 异常自动调度机制 | 第59-63页 |
4.4.2 异常推送机制 | 第63-68页 |
4.5 数据库设计 | 第68-70页 |
4.5.1 数据库特性 | 第68页 |
4.5.2 缓冲池配置 | 第68页 |
4.5.3 表空间设计 | 第68-69页 |
4.5.4 表设计 | 第69-7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五章 中间业务平台实现 | 第71-90页 |
5.1 平台关键流程的实现步骤 | 第71-72页 |
5.2 渠道服务实施关键路径 | 第72-85页 |
5.2.1 EASE的渠道服务路由配置 | 第72-73页 |
5.2.2 EASE的内联服务编写 | 第73-81页 |
5.2.3 EASE的功能参数配置 | 第81-82页 |
5.2.4 EISA的渠道服务报文定制 | 第82-84页 |
5.2.5 EISA的渠道服务逻辑编写 | 第84-85页 |
5.3 渠道服务的实现成果 | 第85-8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90-92页 |
6.1 总结 | 第90-91页 |
6.1.1 本文做的工作 | 第90页 |
6.1.2 平台特色 | 第90-91页 |
6.2 展望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4页 |
致谢 | 第94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