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0页 |
1.2.1 农村体育 | 第10页 |
1.2.2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| 第10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1.3.1 国外农村体育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3.2 国内农村体育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.3 农民健身工程实施现状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2 金州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的调查设计 | 第15-22页 |
2.1 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| 第15页 |
2.1.1 调查目的 | 第15页 |
2.1.2 调查方法 | 第15页 |
2.2 调查问卷的设计 | 第15-16页 |
2.2.1 问卷设计 | 第15-16页 |
2.2.2 信度与效度检验 | 第16页 |
2.3 调查问卷发放与统计 | 第16-20页 |
2.3.1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| 第16页 |
2.3.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| 第16-20页 |
2.4 调查问郑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| 第20-22页 |
2.4.1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| 第20页 |
2.4.2 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| 第20-22页 |
3 金州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分析 | 第22-36页 |
3.1 金州新区农民健身状况分析 | 第22-26页 |
3.1.1 农民的体育意识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| 第22-24页 |
3.1.2 金州新区农民的健身偏好 | 第24-26页 |
3.2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体概况与管理机制 | 第26-29页 |
3.2.1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、器材数量分析 | 第27页 |
3.2.2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资金投入 | 第27-28页 |
3.2.3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用地来源和选址位置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2.4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管理机制 | 第29页 |
3.3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给金州新区带来的社会效益 | 第29-32页 |
3.3.1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| 第29-30页 |
3.3.2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增加了村民之间的人际交往 | 第30-31页 |
3.3.3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| 第31-32页 |
3.4 金州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4页 |
3.4.1 农民对体育健身工程配建项目的认可度不高 | 第32-33页 |
3.4.2 场地、器材数量远不能满足现有农民对体育健身的需要 | 第33页 |
3.4.3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| 第33-34页 |
3.5 金州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5.1 领导重视不够 | 第34页 |
3.5.2 资金投入不足 | 第34页 |
3.5.3 体育健身工程场地设施不完备 | 第34-35页 |
3.5.4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 | 第35-36页 |
4 金州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未来发展的建议 | 第36-40页 |
4.1 加大宣传力度以培养农民的体育意识和参与意识 | 第36页 |
4.1.1 多方位宣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| 第36页 |
4.1.2 探索全民健身预警机制 | 第36页 |
4.2 多方位加大资金投入,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| 第36-37页 |
4.2.1 政府层面的投入 | 第36-37页 |
4.2.2 社会层面的投入 | 第37页 |
4.2.3 促进农民增收,实现农民的支持 | 第37页 |
4.3 加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 | 第37-38页 |
4.3.1 丰富农村体育健身设施 | 第37-38页 |
4.3.2 健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服务体系 | 第38页 |
4.3.3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,确保工程质量 | 第38页 |
4.4 建立和健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管理制度 | 第38-40页 |
4.4.1 创新组织参与制度 | 第38-39页 |
4.4.2 建立信息宣传反馈制度 | 第39页 |
4.4.3 实施有效的奖励机制 | 第39页 |
4.4.4 健全民主监督制度 | 第39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
附录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