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1.2 课题背景与理论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3 曲面加工粗糙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2-13页 |
1.4 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3-14页 |
1.5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2 弯管外表面粗糙度参数评价 | 第16-23页 |
2.1 表面粗糙度定义 | 第16-20页 |
2.1.1 取样长度与评定长度 | 第16-17页 |
2.1.2 基准线 | 第17-18页 |
2.1.3 评定参数 | 第18-20页 |
2.2 弯管外表面表面粗糙度定义 | 第20-2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3 平动法铣削弯管外表面粗糙度建模及仿真 | 第23-45页 |
3.1 平动法数控加工刀具走刀路径的生成 | 第23-29页 |
3.1.1 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基本原理 | 第23页 |
3.1.2 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运算过程 | 第23-25页 |
3.1.3 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生成弯管外表面走刀路径 | 第25-28页 |
3.1.4 圆弧插补步长与间歇进给/进给角度之间的关系 | 第28-29页 |
3.2 Z-MAP模型 | 第29-33页 |
3.2.1 构建C-结构 | 第31页 |
3.2.2 构建R-结构 | 第31-32页 |
3.2.3 提取Z-MAP | 第32-33页 |
3.3 弯管外表面铣削加工建模与程序实践 | 第33-44页 |
3.3.1 参数输入 | 第33-35页 |
3.3.2 加工区域外表面划分网格 | 第35页 |
3.3.3 刀具划分网格 | 第35-40页 |
3.3.4 Z-MAP法建模 | 第40页 |
3.3.5 表面几何形貌图 | 第40-41页 |
3.3.6 计算表面粗糙度 | 第41-42页 |
3.3.7 刀具的走刀路径 | 第42页 |
3.3.8 程序流程图 | 第42-4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4 基于UG的弯管外表面平动法实验设计 | 第45-51页 |
4.1 模拟加工软件的选用要求 | 第45页 |
4.2 模具模型建立软件 | 第45-46页 |
4.3 基于UG的弯管外表面模拟加工规划 | 第46-50页 |
4.3.1 UG三维仿真加工曲面过程 | 第47-50页 |
4.3.2 UG加工代码的正确性 | 第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5 弯管外表面平动法数控铣削加工的实验验证 | 第51-67页 |
5.1 铣削加工实验原理 | 第51-52页 |
5.2 实验条件 | 第52-55页 |
5.2.1 实验试件 | 第52-53页 |
5.2.2 实验设备 | 第53-54页 |
5.2.3 实验用刀具 | 第54-55页 |
5.3 实验步骤 | 第55-59页 |
5.3.1 误差测量 | 第58-59页 |
5.3.2 实验测量设备 | 第59页 |
5.4 实验结果对比及分析 | 第59-66页 |
5.4.1 实际加工表面及微观几何形貌 | 第59-63页 |
5.4.2 模拟加工表面粗糙度结果与实际加工表面Ra比较 | 第63-6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6 弯管外表面数控加工粗糙度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7-77页 |
6.1 进给速度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68-71页 |
6.2 刀具间歇进给角度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71-73页 |
6.3 主轴转速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73-76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77-78页 |
7.1 结论 | 第77页 |
7.2 展望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