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英文缩略语 | 第13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37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6-18页 |
·信道编码简述 | 第18-19页 |
·LDPC码的概况 | 第19-27页 |
·LDPC码的编码 | 第20-21页 |
·LDPC码的译码 | 第21-22页 |
·LDPC码的构造 | 第22-24页 |
·随机码的构造 | 第22页 |
·结构化码的构造 | 第22-24页 |
·LDPC码性能分析 | 第24-26页 |
·密度进化算法 | 第24-25页 |
·高斯近似算法 | 第25页 |
·外信息传递图 | 第25-26页 |
·LDPC码的实现 | 第26页 |
·LDPC码的应用 | 第26-27页 |
·本文选题意义 | 第27页 |
·论文的内容简介 | 第27-28页 |
·本章参考文献 | 第28-37页 |
第二章 多址技术及MAC | 第37-57页 |
·多址技术 | 第37-41页 |
·频分多址技术 | 第37页 |
·时分多址技术 | 第37-38页 |
·扩频多址技术 | 第38-39页 |
·跳频多址 | 第38页 |
·码分多址 | 第38-39页 |
·混合扩频多址技术 | 第39-40页 |
·混合FDMA/CDMA | 第39-40页 |
·混合直接序列/跳频多址 | 第40页 |
·时分CDMA | 第40页 |
·时分跳频 | 第40页 |
·空分多址技术 | 第40-41页 |
·交织多址技术原理 | 第41-46页 |
·IDMA系统中码的定义 | 第42-43页 |
·IDMA系统中的检测算法 | 第43-46页 |
·LLR外信息的表示 | 第43-44页 |
·LLR外信息的传递 | 第44-46页 |
·IDMA与其它多址技术比较 | 第46页 |
·MAC | 第46-53页 |
·MAC的容量区域 | 第46-48页 |
·MAC容量区域的说明 | 第48页 |
·高斯多址信道 | 第48-51页 |
·二址高斯多址信道 | 第49-50页 |
·m个用户的高斯多址信道 | 第50-51页 |
·一维与二维地址划分时容量区域的比较 | 第51-53页 |
·时分多址 | 第51-52页 |
·频分多址 | 第52页 |
·码分多址与交织多址 | 第52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页 |
·本章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第三章 IDMA系统中LDPC码的研究 | 第57-79页 |
·引言 | 第57-58页 |
·因子图及LDPC码的因子图表示 | 第58-60页 |
·因子图概述 | 第58-59页 |
·LDPC码的因子图表示 | 第59-60页 |
·系统结构及其因子图表示 | 第60-62页 |
·系统模型 | 第60-62页 |
·发射机 | 第61页 |
·迭代的逐码片接收机 | 第61-62页 |
·因子图描述LDPC编码的IDMA系统 | 第62页 |
·等功率条件下LDPC码的优化研究 | 第62-70页 |
·LLR外信息的概念 | 第63页 |
·联合多用户迭代译码策略 | 第63-64页 |
·LDPC编码的IDMA系统的密度进化及其高斯近似算法 | 第64-67页 |
·密度进化 | 第64-65页 |
·独立性假设和对称条件 | 第65页 |
·高斯近似 | 第65-67页 |
·迭代过程 | 第67页 |
·搜索算法 | 第67-68页 |
·仿真结果 | 第68-70页 |
·本节小结 | 第70页 |
·迭代次数的优化 | 第70-75页 |
·系统中各模块的操作 | 第70-71页 |
·问题描述和解决方法 | 第71-72页 |
·仿真结果 | 第72-75页 |
·本节小结 | 第75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75-76页 |
·本章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第四章 MAC下通过EXIT特性的曲线拟合设计LDPC码 | 第79-98页 |
·引言 | 第79-81页 |
·系统模型 | 第81页 |
·LDPC码的外信息传递 | 第81页 |
·遗传算法概述 | 第81-84页 |
·进化算法概述 | 第82-83页 |
·差分进化算法及其应用 | 第83-84页 |
·问题描述和解决方法 | 第84-95页 |
·单用户AWGN信道下LDPC码的EXIT函数 | 第84-87页 |
·规则码的EXIT函数 | 第85-86页 |
·非规则码的EXIT函数 | 第86-87页 |
·AWGN MAC下LDPC码的EXIT特性的曲线拟合 | 第87-95页 |
·曲线拟合法搜索信噪比恶化因子β | 第87-91页 |
·EXIT特性的曲线拟合搜索优化LDPC码的度分布 | 第91-95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95-96页 |
·本章参考文献 | 第96-98页 |
第五章 提高多址接入性能的功率与LDPC码的优化设计研究 | 第98-112页 |
·引言 | 第98-99页 |
·各用户的功率优化 | 第99-104页 |
·MAC的容量域 | 第99-100页 |
·编码和映射 | 第100-101页 |
·互信息比较 | 第101-104页 |
·本节小节 | 第104页 |
·LDPC码度分布的优化 | 第104-107页 |
·基于高斯近似的消息传递 | 第104-107页 |
·CFN的消息更新 | 第105-106页 |
·VN传向CN的消息更新 | 第106页 |
·CN传向VN的消息更新 | 第106页 |
·VN传向CFN的消息更新 | 第106-107页 |
·仿真结果 | 第107-110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110页 |
·本章参考文献 | 第110-112页 |
第六章 LDPC编码的IDMA系统的非等扩频探索 | 第112-120页 |
·引言 | 第112-113页 |
·系统模型 | 第113页 |
·非等扩频时的扩频度分布 | 第113-115页 |
·扩频度分布的定义 | 第113页 |
·扩频度分布的约束 | 第113-115页 |
·LDPC编码的IDMA系统相等扩频与非等扩频时的性能比较 | 第115-118页 |
·因子图上消息的传递 | 第115页 |
·LDPC码度分布和扩频度的搜索 | 第115-116页 |
·非等扩频的实现机制 | 第116-117页 |
·仿真结果 | 第117-118页 |
·LDPC编码的IDMA系统编码与扩频问题初探 | 第118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118-119页 |
·本章参考文献 | 第119-120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20-123页 |
·论文工作总结 | 第120-122页 |
·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| 第122-123页 |
致谢 | 第123-12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论文 | 第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