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中国地方政府回应的影响因素研究--基于人民网《地方领导留言板》的分析

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9-20页
    一、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选题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政府回应研究综述第11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内外政府回应研究发展阶段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国内外政府回应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国内外政府回应研究述评第17-19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9-20页
第一章 主要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0-26页
    一、主要概念的界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政府回应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地方政府第21-22页
    二、理论基础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责任政府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民主治理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回应性理论第25-26页
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回应的历史与现状第26-36页
    一、我国地方政府回应的历史演变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理念上:政府主动转变理念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实践上:政府建立广泛的回应载体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制度上:各项制度的开创与发展第28-30页
    二、我国地方政府回应存在的问题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从政府角度来看:理念的缺乏和实际行动的滞后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从民众角度来看:公众参与不足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从回应机制角度来看:渠道和机制不健全第34-36页
第三章 政府回应的研究模型和假设第36-42页
    一、模型的构建第36-37页
    二、假设的提出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经济发展与政府回应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居民受教育程度与政府回应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互联网使用与政府回应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制度化与政府回应第41-42页
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回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2-53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设计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样本与数据来源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变量测量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统计检验方法第46页
    二、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假设验证第48-50页
    三、结论第50-53页
第五章 改善我国地方政府回应的路径设计第53-62页
    一、价值理性的追求:理念与意识的提升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转变政府行政理念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培育提升公民素质第55-57页
    二、工具理性的运用:制度与技术创新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制度层面:法律和制度的共同完善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技术层面:互联网和电子政务的共同发展第59-62页
结论与展望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0-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俄罗斯投资环境研究
下一篇:上海市郊大气重金属干沉降对土壤—叶菜系统的污染效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