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市政工程论文--排水工程(沟渠工程、下水道工程)论文

城市道路雨水排放及控制效果影响因素分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城市道路积水成因及其对策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二维模拟计算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道路大排水系统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4-15页
第2章 模型比选第15-19页
    2.1 雨水管理模型比较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2.2 InfoWorks ICM模型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InfoWorks ICM模型组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InfoWorks ICM模型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 2.3 管渠模拟第1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18-19页
第3章 研究模型建立第19-33页
    3.1 研究模型概况第19页
    3.2 建模资料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降雨资料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地面高程资料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其他资料第22-23页
    3.3 模型建立概念介绍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二维模拟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模型主体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雨水口概化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道路豁口概化第28页
    3.4 研究区域模型建立第28-3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4章 道路产汇流规律模拟分析第33-4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3页
    4.2 道路产汇流规律第33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路面径流排水比例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排水流量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路面流速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5章 道路-生物滞留带产汇流规律第43-60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43页
    5.2 道路-生物滞留带情景路面产汇流规律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路面径流排水比例分析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排水流量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5.3 管线流量分析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峰值流量削减率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峰值滞后时间第52-53页
    5.4 生物滞留带优化设计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优化方案A效果分析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优化情景B效果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8-60页
第6章 路面排水设计第60-67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60页
    6.2 路面排水水力计算第60-61页
    6.3 道路排水改造案例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基于滞渗原理改造方案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基于路面排水方案改造第63-66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66-67页
第7章 结论第67-69页
    7.1 研究结论第67-68页
    7.2 不足和建议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4页
致谢第74-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层状钼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氢气气敏和应变特性研究
下一篇:球形轮机器人的3D建模与控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