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电子数字计算机(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)论文--存贮器论文

NiO_x薄膜电阻开关存储器制备及性能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9页
    1.1 非易失性存储器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非易失性存储器简介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非易失性存储器市场现状第9页
    1.2 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分类与结构原理简介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铁电存储器(FeRAM)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相变存储器(PRAM)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磁阻存储器(MRAM)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阻变存储器(PRAM)第11-12页
    1.3 RRAM研究进展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电阻开关效应分类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具有阻变效应的材料体系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电阻开关的物理机制简介第15-17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7-19页
第二章 NiO_x薄膜的制备及微结构表征第19-26页
    2.1 NiO_x薄膜的制备与微观观测方法简介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射频磁控溅射原理简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X射线衍射仪(XRD)原理简介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原理简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原理简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原理简介第21-22页
    2.2 NiO_x薄膜的制备与微结构表征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NiO_x薄膜晶体结构的XRD观测与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NiO_x薄膜表面形貌的SEM观测与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薄膜横截面微结构HRTEM观测与分析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NiO_x薄膜成分的XPS观测与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三章 不同氧分压氛围沉积制备NiO_x薄膜磁性和电阻开关特性第26-30页
    3.1 不同氧分压沉积制备NiO_x薄膜的磁性测量与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3.2 Ag/NiO_x/Pt电容器结构的制备及电学性能测试第27页
    3.3 不同氧分压氛围制备的Ag/NiO_x/Pt电容器结构的电阻开关特性第27-28页
    3.4 20%氧分压沉积制备NiO_x薄膜隧穿电流机制探究第28-2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四章 扫描电压幅值对NiOx薄膜电阻开关特性的调控第30-36页
    4.1 实验方案及测试参数第30页
    4.2 不同扫描电压下Ag/NiO_x/Pt电容器结构的电阻开关特性第30-32页
    4.3 高/低扫描电压下Ag/NiO_x/Pt电容器结构隧穿电流物理机制探讨第32-33页
    4.4 高/低扫描电压下的Ag/NiO_x/Pt电容器结构电阻开关物理机制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五章 薄膜厚度对Ag/NiO_x/Pt电容器结构电阻开关特性的影响第36-42页
    5.1 薄膜沉积速率的标定第36页
    5.2 不同厚度NiO_x薄膜的电阻开关特性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20 nm NiO_x薄膜I-V曲线循环方向与循环稳定性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60 nm NiO_x薄膜I-V曲线循环方向与循环稳定性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20 nm NiO_x薄膜的电流隧穿机制研究第38-40页
    5.3 不同薄膜厚度下NiO_x薄膜的电阻开关机制研究第40-42页
第六章 温度对Ag/NiO_x/Pt电容器存储单元电流-电压曲线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6.1 20%氧分压沉积制备的20 nm NiO_x薄膜在不同测试温度下的I-V曲线分析第42页
    6.2 20%氧分压沉积制备的60 nm NiO_x薄膜在不同测试温度下的I-V曲线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44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4页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54页
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第54-55页
致谢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C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授权制度优化研究
下一篇:畜禽养殖污染的经济分析及防控政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