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前言 | 第8-25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18页 |
1.1.1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 | 第8-16页 |
1.1.2 Frank征及临床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1.3 Klotho蛋白及临床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1.4 研究二者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18-24页 |
1.2.1 Frank征的定义、发生机制及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2.2 Klotho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4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4-25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3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25页 |
2.2 合并疾病的诊断标准 | 第25-26页 |
2.2.1 高血压诊断标准 | 第25-26页 |
2.2.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| 第26页 |
2.2.3 糖尿病诊断标准 | 第26页 |
2.3 伦理学要求 | 第26-27页 |
2.4 资料采集 | 第27-28页 |
2.4.1 资料采集与记录 | 第27-28页 |
2.4.2 血样预处理 | 第28页 |
2.5 Klotho蛋白浓度的测定 | 第28-30页 |
2.5.1 试剂及实验仪器 | 第28-29页 |
2.5.2 Klotho蛋白浓度的测定及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6 统计学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6.1 卡方检验 | 第30页 |
2.6.2 单因素方差分析 | 第30页 |
2.6.3 相关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7 实验全程质控措施 | 第31-33页 |
2.7.1 实验设计阶段 | 第31-32页 |
2.7.2 样本资料收集阶段 | 第32页 |
2.7.3 实验室检测阶段 | 第32页 |
2.7.4 资料整理阶段 | 第32-33页 |
3 结果 | 第33-42页 |
3.1 基本资料特征 | 第33-35页 |
3.2 Klotho蛋白浓度计算 | 第35-36页 |
3.3 Klotho蛋白浓度的组间比较 | 第36-37页 |
3.4 Klotho蛋白与Frank征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7-40页 |
3.4.1 散点图 | 第37-38页 |
3.4.2 相关系数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5 小结 | 第40-42页 |
4 讨论 | 第42-48页 |
4.1 Frank征与年龄的关系 | 第42-43页 |
4.2 Frank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| 第43-44页 |
4.3 Frank征与血清Klotho蛋白浓度的关系 | 第44-46页 |
4.4 研究结论的意义 | 第46-47页 |
4.5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| 第47-48页 |
5 综述 | 第48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