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2-22页 |
第一章 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| 第12-22页 |
1.1 腺病毒 | 第12-13页 |
1.1.1 腺病毒的结构特征 | 第12-13页 |
1.1.2 腺病毒的侵染过程 | 第13页 |
1.1.3 腺病毒的分类 | 第13页 |
1.2 牛腺病毒的研究 | 第13-16页 |
1.2.1 牛腺病毒的分离培养 | 第13-14页 |
1.2.2 牛腺病毒的致病性 | 第14页 |
1.2.3 牛1型腺病毒 | 第14-16页 |
1.2.3.1 BAdV1的形态特征 | 第15页 |
1.2.3.2 BAdV1基因组 | 第15-16页 |
1.3 腺病毒载体 | 第16-22页 |
1.3.1 人腺病毒载体 | 第16-17页 |
1.3.2 牛腺病毒载体 | 第17-18页 |
1.3.3 腺病毒载体构建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3.4 牛腺病毒包装系统 | 第19页 |
1.3.5 牛腺病毒载体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1.3.6 牛腺病毒载体口服粘膜免疫 | 第20-22页 |
试验研究 | 第22-53页 |
第二章 牛1型腺病毒感染性质粒的构建 | 第22-42页 |
2.1 材料 | 第23页 |
2.1.1 细胞、毒株、菌株及载体 | 第23页 |
2.1.2 试剂与仪器 | 第23页 |
2.2 方法 | 第23-34页 |
2.2.1 野生1型牛腺病毒(wt BAdV1)基因组的提取 | 第23-24页 |
2.2.1.1 扩增wt BAdV1 | 第23页 |
2.2.1.2 提取wt BAdV1基因组 | 第23-24页 |
2.2.2 p UC18-CcdB-Cm质粒的构建 | 第24-27页 |
2.2.3 穿梭质粒同源臂left arm及right arm的构建 | 第27-30页 |
2.2.4 pUC18-E1-E4质粒的构建 | 第30-33页 |
2.2.5 感染性质粒p UCBAdV1的构建 | 第33-34页 |
2.3 结果 | 第34-40页 |
2.3.1 wtBAdV1基因组的提取 | 第34-35页 |
2.3.2 质粒pUC18-CcdB-cm构建成功 | 第35-36页 |
2.3.3 穿梭质粒同源臂left arm及right arm的构建 | 第36页 |
2.3.4 成功构建质粒p UC18-E1-E4 | 第36-38页 |
2.3.5 成功构建感染性质粒p UCBAdV1质粒 | 第38-40页 |
2.4 讨论 | 第40-41页 |
2.5 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三章 牛1型腺病毒在VIDO DT1上的拯救 | 第42-53页 |
3.1 材料 | 第42页 |
3.1.1 细胞、毒株 | 第42页 |
3.1.2 试剂与仪器 | 第42页 |
3.2 方法 | 第42-46页 |
3.2.1 BAdV1的拯救 | 第42-44页 |
3.2.1.1 p UCBAdV1转染VIDO DT1细胞 | 第42-43页 |
3.2.1.2 BAdV1在VIDO DT1细胞上的包装 | 第43页 |
3.2.1.3 包装出的病毒的传代 | 第43页 |
3.2.1.4 病毒的PCR鉴定 | 第43-44页 |
3.2.2 BAdV101病毒形态的观察 | 第44页 |
3.2.2.1 样品的制备 | 第44页 |
3.2.2.2 电镜的观察 | 第44页 |
3.2.3 血清中和试验 | 第44-46页 |
3.2.3.1 wt BAdV1的扩增及病毒滴度的测定 | 第44-45页 |
3.2.3.2 抗BAdV1兔血清的制备 | 第45页 |
3.2.3.3 检测兔血清anti-BAdV1中和抗体的效价 | 第45-46页 |
3.2.3.4 检测anti-BAdV1兔血清对BAdV101的中和作用 | 第46页 |
3.2.4 BAdV101增殖趋势的检测 | 第46页 |
3.3 结果 | 第46-50页 |
3.3.1 重组BAdV1的拯救 | 第46-47页 |
3.3.1.1 重组BAdV1在VIDO DT1上的包装 | 第46页 |
3.3.1.2 BAdV101在VIDO DT1上的传代 | 第46-47页 |
3.3.1.3 病毒PCR鉴定 | 第47页 |
3.3.2 BAdV101电镜观察 | 第47-48页 |
3.3.3 血清中和试验 | 第48-49页 |
3.3.4 检测BAdV101在VIDO DT1细胞上生长 | 第49-50页 |
3.4 讨论 | 第50-51页 |
3.5 小结 | 第51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附录1 | 第59-60页 |
附录2 | 第60-62页 |
附录3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