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丰度40K 2D+-MOT的实现与优化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玻色子和费米子 | 第8-9页 |
1.2 玻色——爱因斯坦凝聚 | 第9-10页 |
1.3 量子费米简并气体 | 第10-12页 |
1.4 超冷分子 | 第12-14页 |
1.5 论文章节安排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理论部分 | 第15-28页 |
2.1 饱和吸收谱 | 第15-17页 |
2.2 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 | 第17-18页 |
2.3 多普勒冷却 | 第18-19页 |
2.4 磁阱 | 第19-22页 |
2.4.1 四极磁场 | 第20-22页 |
2.5 磁光阱 | 第22-26页 |
2.5.1 磁光阱的装载过程 | 第23-24页 |
2.5.2 磁光阱的装载方式 | 第24-26页 |
2.6 二维磁光阱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实验装置介绍 | 第28-48页 |
3.1 总体实验装置 | 第28-29页 |
3.2 D~+-MOT腔装置 | 第29-32页 |
3.2.1 K源和 2D腔的加热系统 | 第30-32页 |
3.3 3D-MOT真空腔 | 第32-33页 |
3.4 钾激光系统 | 第33-38页 |
3.4.1 饱和吸收锁频 | 第34-37页 |
3.4.2 塞曼调制锁频 | 第37-38页 |
3.5 TA注入与光斑整形 | 第38-39页 |
3.6 空间滤波 | 第39-41页 |
3.7 拍频 | 第41-42页 |
3.8 声光调制器 | 第42-45页 |
3.9 荧光成像 | 第45-48页 |
第四章 实验部分 | 第48-64页 |
4.1 ~(39)K的2D~+-MOT | 第48-56页 |
4.1.1 移频光路 | 第48-51页 |
4.1.2 实验过程 | 第51-56页 |
4.2 ~(40)K的 2D~+-MOT | 第56-64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4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