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博格达山北缘二叠系芦草沟组碳酸质喷爆岩初步研究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| 1.1 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8页 |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8-13页 |
| 1.2.1 喷流岩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| 1.2.2 喷积岩概念的提出和初步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1.2.3 碳酸岩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1.3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1.4 主要完成工作量 | 第14-15页 |
| 1.5 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| 第16-21页 |
| 2.1 新疆北东部二叠纪大地构造背景 | 第16-17页 |
| 2.2 区域地质特征 | 第17-21页 |
| 2.2.1 三塘湖盆地地质特征 | 第17-19页 |
| 2.2.2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地质特征 | 第19-21页 |
| 第三章 岩石学与矿物学特征 | 第21-40页 |
| 3.1 实验方法 | 第21页 |
| 3.2 三塘湖盆地马井岩石组合及白云石质喷爆岩 | 第21-33页 |
| 3.2.1 三塘湖盆地马井岩石序列 | 第22-29页 |
| 3.2.2 白云石质喷爆岩特征 | 第29-33页 |
| 3.3 方解石质喷爆岩 | 第33-40页 |
| 3.3.1 方解石质喷爆岩沉积构造特征 | 第33-34页 |
| 3.3.2 方解石质喷爆岩矿物成分特征 | 第34页 |
| 3.3.3 方解石质喷爆岩矿物结构特征 | 第34-40页 |
| 第四章 碳酸质喷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0-58页 |
| 4.1 样品制备 | 第40页 |
| 4.2 分析方法 | 第40-41页 |
| 4.3 主量元素特征 | 第41-43页 |
| 4.4 微量元素特征 | 第43-48页 |
| 4.5 稀土元素特征 | 第48-53页 |
| 4.6 Sr-Nd同位素特征 | 第53-56页 |
| 4.7 无机碳氧同位素特征 | 第56页 |
| 4.8 小结 | 第56-58页 |
| 第五章 碳酸质喷爆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| 第58-65页 |
| 5.1 流体包裹体分类 | 第58-60页 |
| 5.2 碳酸质喷爆岩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| 第60-62页 |
| 5.2.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分类 | 第60-62页 |
| 5.2.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| 第62页 |
| 5.3 流体包裹体测温研究 | 第62-65页 |
| 5.3.1 包裹体分析测试方法 | 第62页 |
| 5.3.2 包裹体测试结果分析 | 第62-65页 |
| 第六章 碳酸质喷爆岩形成机理探讨 | 第65-71页 |
| 6.1 碳酸质喷爆岩岩石学特征 | 第65-69页 |
| 6.1.1 沉积结构构造特征 | 第65页 |
| 6.1.2 矿物组成及其结构构造特征 | 第65-66页 |
| 6.1.3 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特征 | 第66-69页 |
| 6.1.4 区域其它信息示踪 | 第69页 |
| 6.2 形成机理探讨 | 第69-71页 |
| 主要结论与认识 | 第71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8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2-83页 |
| 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