虹鳟鱼IHNV甘肃分离株全基因图谱的绘制及灭活苗的研制
摘要 | 第3-5页 |
Summary | 第5-7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0页 |
1 概述 | 第12-18页 |
1.1 病原学概况 | 第12-15页 |
1.2 流行病学特征 | 第15-16页 |
1.3 IHN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| 第16-17页 |
1.4 IHNV的诊断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5 IHN的防制措施 | 第18页 |
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IHNV的分离鉴定 | 第20-33页 |
1 材料 | 第20-22页 |
1.1 细胞、病料 | 第20页 |
1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0-21页 |
1.3 试剂 | 第21-22页 |
1.3.1 主要试剂 | 第21页 |
1.3.2 试剂及培养基配方 | 第21-22页 |
2 方法 | 第22-27页 |
2.1 病毒的分离 | 第22页 |
2.2 病毒毒的力测定 | 第22页 |
2.3 RT-PCR鉴定 | 第22-27页 |
2.3.1 引物设计 | 第22-23页 |
2.3.2 RNA的提取 | 第23页 |
2.3.3 第一链cDNA的合成 | 第23-24页 |
2.3.4 PCR扩增 | 第24页 |
2.3.5 PCR产物纯化回收 | 第24-25页 |
2.3.6 PCR凝胶回收产物连接转化 | 第25-26页 |
2.3.7 质粒提取 | 第26-27页 |
2.4 序列比对分析 | 第27页 |
3 结果 | 第27-32页 |
3.1 病毒的分离培养 | 第27-28页 |
3.2 病毒的毒价测定 | 第28-29页 |
3.3 RT-PCR检测结果 | 第29-30页 |
3.4 序列分析结果 | 第30-32页 |
4 讨论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IHNV全基因序列的测定分析 | 第33-55页 |
1 材料 | 第33-34页 |
1.1 细胞、病毒 | 第33-34页 |
1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4页 |
1.3 试剂 | 第34页 |
2 方法 | 第34-41页 |
2.1 全基因引物设计 | 第34-35页 |
2.2 RNA的提取 | 第35-36页 |
2.3 3’端RNA的制备 | 第36-37页 |
2.4 第一链cDNA的合成 | 第37-38页 |
2.5 全基因组PCR扩增 | 第38-40页 |
2.6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| 第40页 |
2.7 PCR凝胶回收产物的连接转化 | 第40-41页 |
2.8 质粒提取 | 第41页 |
2.9 序列对比分析及遗传进化树的建立 | 第41页 |
3 结果 | 第41-53页 |
3.1 RT-PCR扩增结果 | 第41-42页 |
3.2 同源性对比及遗传进化树 | 第42-53页 |
3.2.1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2.2 N基因序列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2.3 P基因序列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2.4 M基因序列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2.5 G基因序列分析 | 第48-50页 |
3.2.6 NV基因序列分析 | 第50-52页 |
3.2.7 L基因序列分析 | 第52-53页 |
4 讨论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IHN灭活疫苗的初步研制 | 第55-62页 |
1 材料 | 第55页 |
1.1 病毒、细胞及实验动物 | 第55页 |
1.2 主要器材和试剂 | 第55页 |
2 方法 | 第55-58页 |
2.1 抗原的制备 | 第55-56页 |
2.2 抗原的灭活 | 第56页 |
2.3 油佐剂灭活苗的制备 | 第56页 |
2.4 灭活苗的检验 | 第56-58页 |
2.4.1 物理性状 | 第56-57页 |
2.4.2 病毒残余量的检测 | 第57页 |
2.4.3 无菌检验 | 第57页 |
2.4.4 安全性检验 | 第57页 |
2.4.5 效力试验 | 第57页 |
2.4.6 保存期试验 | 第57-58页 |
3 结果 | 第58-60页 |
3.1 物理性状 | 第58页 |
3.2 病毒残余量的检测 | 第58页 |
3.3 无菌检验 | 第58-59页 |
3.4 安全性检验 | 第59页 |
3.5 效力实验 | 第59-60页 |
3.6 保存期实验 | 第60页 |
4 讨论 | 第60-62页 |
全文总结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8-79页 |
导师简介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