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超级电容器 | 第14-17页 |
1.2.1 超级电容器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2.2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和分类 | 第15-17页 |
1.3 二氧化锰 | 第17-20页 |
1.3.1 二氧化锰结构特征及分类 | 第17-18页 |
1.3.2 二氧化锰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1.3.3 二氧化锰超级电容器的影响因素 | 第19-20页 |
1.4 石墨烯 | 第20-22页 |
1.4.1 石墨烯的性质 | 第20-21页 |
1.4.2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1.5 二氧化锰/石墨烯复合材料 | 第22页 |
1.5.1 二氧化锰/石墨烯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 | 第22页 |
1.6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| 第22-25页 |
1.6.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6.2 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1.6.3 论文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二氧化锰/石墨烯双壳空心微球材料的制备及电容性能研究 | 第25-41页 |
2.1 前言 | 第25-26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6-30页 |
2.2.1 实验试剂、材料与仪器 | 第26-27页 |
2.2.2 实验过程 | 第27-29页 |
2.2.3 二氧化锰/石墨烯双壳空心微球材料的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9-30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8页 |
2.3.1 二氧化锰/石墨烯双壳空心微球材料的形貌表征 | 第30-32页 |
2.3.2 二氧化锰/石墨烯双壳空心微球材料的结构表征 | 第32页 |
2.3.3 二氧化锰/石墨烯双壳空心微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| 第32-3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8-41页 |
第三章 钠插层二氧化锰/石墨烯双壳空心微球材料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 | 第41-59页 |
3.1 前言 | 第41-42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2-45页 |
3.2.1 实验试剂、材料与仪器 | 第42-44页 |
3.2.1.1 实验试剂 | 第42页 |
3.2.1.2 实验仪器 | 第42-43页 |
3.2.1.3 实验测试方法 | 第43-44页 |
3.2.2 钠插层二氧化锰/石墨烯双壳空心微球材料的制备及电容性能研究 | 第44-45页 |
3.2.3 钠插层二氧化锰/石墨烯双壳空心微球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和电性能测试 | 第45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6页 |
3.3.1 钠插层二氧化锰/石墨烯双壳空心微球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 | 第45-53页 |
3.3.2 钠插层二氧化锰/石墨烯双壳空心材料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及其电性能测试 | 第53-5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9页 |
第四章 锂插层二氧化锰/石墨烯双壳空心微球材料的制备及电容性能研究 | 第59-73页 |
4.1 前言 | 第59-60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60-62页 |
4.2.1 实验仪器和试剂 | 第60-61页 |
4.2.2 氮化钛纳米阵列管的制备 | 第61页 |
4.2.3 Li_xMnO_2/RGO双壳空心微球材料的制备 | 第61-62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2-70页 |
4.3.1 锂插层二氧化锰/石墨烯双壳空心微球材料的形貌表征及电化学电容性能 | 第62-68页 |
4.3.2 锂插层二氧化锰/石墨烯/氮化钛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性能 | 第68-7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3页 |
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73-76页 |
5.1 结论 | 第73-75页 |
5.2 展望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