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

我国西部极端环境中高糖菌株的分离筛选及新种微生物分类学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26页
    1.1 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概况第16页
    1.2 新疆艾丁湖区概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新疆艾丁湖区地质环境简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新疆艾丁湖区微生物研究进展及意义第17页
    1.3 青藏高原冻土区概况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冻土及冻土区地质环境简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冻土区极端微生物研究进展及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青藏高原冻土区地质环境简介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青藏高原冻土区微生物研究进展及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1.4 多态氏菌属(Polymorphobacter)和鞘氨醇单胞菌属(Sphingomonas)简介第20-21页
    1.5 原核新种微生物的分类学研究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原核新种微生物分类学研究概况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原核新种微生物分类学鉴定思路第21-24页
    1.6 课题研究目的及其科学意义第24-26页
第二章 青藏高原冻土区新种Polymorphobacter fuscus sp.nov.的分类学研究第26-5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6页
    2.2 研究材料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仪器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试剂的配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其它商品化的研究材料第28页
    2.3 研究方法第28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青藏高原冻土区中疑似新种的分离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基因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表型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化学分类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讨论第38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基因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表型分析结果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化学分类分析结果第49-54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54-56页
第三章 青藏高原冻土区新种Sphingomonas arantia sp.nov.分类学研究第56-7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6页
    3.2 研究材料第56页
    3.3 研究方法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青藏高原冻土区中疑似新种的分离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基因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表型分析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化学分类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讨论第58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基因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表型分析结果第63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化学分类分析结果第70-73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73-76页
第四章 新疆艾丁湖区耐高糖微生物的分离筛选第76-80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6页
    4.2 研究材料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仪器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试剂的配制第76-77页
    4.3 研究方法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高糖培养基的配制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可培养微生物分离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菌种鉴定及纯培养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菌种保藏第78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讨论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菌落计数结果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菌种鉴定结果第78-79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79-80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0-82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80-81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81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6页
附录1 主要实验试剂第86-90页
附录2 主要实验仪器第90-92页
致谢第92-94页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4-96页
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6-97页
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97-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灵活检测准则的认知无线电宽带频谱感知研究
下一篇:钛硅分子筛及多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