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| 1.1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(MOFs)概述 | 第13-15页 |
| 1.1.1 MOFs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| 1.1.2 MOFs的改性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1.2 纳米多孔碳材料研究概述 | 第15-21页 |
| 1.2.1 纳米多孔碳材料简介 | 第15-16页 |
| 1.2.2 单掺杂纳米多孔碳材料 | 第16-19页 |
| 1.2.3 多掺杂纳米多孔碳材料 | 第19-20页 |
| 1.2.4 MOF-基多孔碳材料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| 1.3 掺杂纳米多孔碳材料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| 第21-23页 |
| 1.3.1 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(ORR) | 第21-22页 |
| 1.3.2 析氢反应(HER) | 第22-23页 |
| 1.4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及其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| 第二章 两种MOF基氮磷共掺杂的多孔碳的制备及表征 | 第25-41页 |
| 2.1 引言 | 第25-26页 |
| 2.2 实验部分 | 第26-31页 |
| 2.2.1 主要试剂与仪器 | 第26-28页 |
| 2.2.2 两种MOF材料的制备 | 第28页 |
| 2.2.3 MOF-基氮磷共掺杂的多孔碳的制备 | 第28-29页 |
| 2.2.4 MOF-基氮磷共掺杂的多孔碳的表征方法 | 第29-31页 |
| 2.3 表征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9页 |
| 2.3.1 制备UiO-66-NH_2基氮磷共掺杂多孔碳的相关表征 | 第31-36页 |
| 2.3.2 制备MIL-101-NH_2(Fe)基氮磷共掺杂多孔碳的相关表征 | 第36-39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第三章 UiO-66-NH_2-基氮磷共掺杂多孔碳材料应用于ORR | 第41-53页 |
| 3.1 引言 | 第41-42页 |
| 3.2 实验部分 | 第42-43页 |
| 3.2.1 工作电极制备 | 第42页 |
| 3.2.2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42-43页 |
| 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50页 |
| 3.3.1 循环伏安法(CV)测试 | 第43-45页 |
| 3.3.2 线性扫描伏安法(LSV)测试 | 第45-49页 |
| 3.3.3 抗甲醇干扰性和稳定性测试 | 第49-50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3页 |
| 第四章 MIL-101-NH_2(Fe)-基氮磷共掺杂多孔碳应用于ORR和HER | 第53-63页 |
| 4.1 引言 | 第53页 |
| 4.2 实验部分 | 第53-54页 |
| 4.2.1 工作电极制备 | 第53-54页 |
| 4.2.2 ORR性能测试 | 第54页 |
| 4.2.3 HER性能测试 | 第54页 |
| 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4-60页 |
| 4.3.1 碱性条件下ORR性能表征 | 第54-57页 |
| 4.3.2 酸性条件下ORR性能表征 | 第57-58页 |
| 4.3.3 酸性条件下HER性能表征 | 第58-60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3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63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-75页 |
|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5-77页 |
| 作者及导师简介 | 第77-78页 |
|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