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省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景观规划设计
致谢 | 第4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1 中国城市广场的兴起 | 第9页 |
1.1.2 目前国内城市广场存在的问题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3 选题依据 | 第11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概述 | 第11-13页 |
1.4.1 国外研究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4.2 国内研究概述 | 第12-13页 |
1.5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6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6.1 文献综述法 | 第14页 |
1.6.2 案例分析法 | 第14-15页 |
2 文献综述及广场理论基础 | 第15-22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15-17页 |
2.1.1 现代城市 | 第15页 |
2.1.2 城市广场 | 第15-16页 |
2.1.3 景观 | 第16-17页 |
2.1.4 广场景观 | 第17页 |
2.2 相关理论 | 第17-19页 |
2.2.1 场所精神 | 第17页 |
2.2.2 景观都市主义 | 第17-18页 |
2.2.3 公园广场Park Plaza | 第18-19页 |
2.3 广场的空间特性 | 第19-22页 |
2.3.1 广场的空间构型特点 | 第19-20页 |
2.3.2 城市广场的空间结构特征 | 第20-22页 |
3 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案例及特点 | 第22-31页 |
3.1 相关案例分析 | 第22-25页 |
3.1.1 珀欣广场 | 第22页 |
3.1.2 詹姆森广场 | 第22-24页 |
3.1.3 石景山绿色广场 | 第24-25页 |
3.2 广场的功能 | 第25-28页 |
3.2.1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起居室 | 第25-26页 |
3.2.2 城市广场是城市构图的需要 | 第26-27页 |
3.2.3 城市广场是城市形象的体现 | 第27页 |
3.2.4 城市广场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 | 第27-28页 |
3.2.5 城市广场是建筑间联系的纽带 | 第28页 |
3.3 广场设计原则 | 第28-29页 |
3.3.1 整体性原则 | 第28页 |
3.3.2“以人为本”原则 | 第28页 |
3.3.3 地方特色的原则 | 第28页 |
3.3.4 功能复合型原则 | 第28-29页 |
3.3.5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| 第29页 |
3.4 广场的设计定位 | 第29-31页 |
3.4.1 性质定位 | 第29页 |
3.4.2 尺度定位 | 第29页 |
3.4.3 功能定位 | 第29页 |
3.4.4 形态定位 | 第29-31页 |
4 洛阳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规划设计 | 第31-64页 |
4.1 项目总体概况 | 第31-32页 |
4.1.1 区位分析及项目概况 | 第31页 |
4.1.2 自然地理条件 | 第31-32页 |
4.2 伊川县地域特色 | 第32页 |
4.2.1 人文历史特色 | 第32页 |
4.2.2 旅游资源特色 | 第32页 |
4.2.3 产业特色 | 第32页 |
4.3 上位规划分析 | 第32-33页 |
4.4 场地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5 设计依据 | 第34页 |
4.6 主题概念及原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| 第34-36页 |
4.7 总体规划 | 第36-43页 |
4.7.1 功能分区 | 第37-39页 |
4.7.2 景观结构规划 | 第39-42页 |
4.7.3 空间及视线规划 | 第42-43页 |
4.8 专项规划 | 第43-55页 |
4.8.1 广场路线规划 | 第43页 |
4.8.2 广场竖向规划 | 第43-45页 |
4.8.3 种植规划 | 第45-50页 |
4.8.4 公共设施、照明规划及铺装设计 | 第50-55页 |
4.9 主要景观节点设计 | 第55-64页 |
4.9.1 市政广场 | 第55-58页 |
4.9.2 文化广场 | 第58-62页 |
4.9.3 金融广场 | 第62-64页 |
5 结语 | 第64-65页 |
5.1 工作及成果 | 第64页 |
5.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附图 | 第68-72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