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诗歌论文

元代上京纪行诗的文化阐释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第8-11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与视角第11-13页
第一章 元代上京纪行诗概况第13-26页
    第一节 诗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元代文人的北游风尚第16-18页
    第二节 元代上京纪行诗的文学创作背景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创作者的身份构成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创作群体的一致性背景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同题集咏的创作方式第20-21页
    第三节 从驿路到上都——诗歌创作的现实背景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行路难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文人在上都第23-25页
    章节小结第25-26页
第二章 针对旧时边塞的书写第26-41页
    第一节 旧时边塞——居庸关和长城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自然地理属性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人文景观属性第30页
    第二节 传统边塞诗中的关塞与长城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防御屏障与白骨尸骸——长城的两面性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去国怀君与慷慨报国——关塞诗的主体情志第32-33页
    第三节 元代的长城与居庸关书写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上京纪行诗中的长城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上京纪行诗中的居庸关第37-40页
    章节小结第40-41页
第三章 元代上京纪行诗中的元上都文化圈第41-64页
    第一节 蒙古族文化圈的形成和维护第41-42页
    第二节 蒙古族宫廷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传播与接受第42-47页
    第三节 元上都文化对文人心态的影响第47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宦游者的上京书写第47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观光者的上京书写视角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互为参照的两种视角第62-63页
    章节小结第63-64页
第四章 上京纪行诗中的塞北与江南第64-93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江南”的概念——元代的江南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地理意义上的江南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江南的文化概念第65-69页
    第二节 上京纪行诗中的“江南”第69-7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江南”在诗作中的体现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足下的塞北与遥远的江南如何发生联系第70-74页
    第三节 塞北—江南构成的书写方式第74-9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江南是认知方式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江南是审美方式第78-92页
    章节小结第92-93页
结语第93-94页
参考文献第94-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古代餐花行为及其文学书写研究
下一篇:孙应时及其诗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