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生物质合成气一步法制备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8页
    1.1 从化石能源到生物质能源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化石能源的使用状况分析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生物质及其利用第12-13页
    1.2 二甲醚的性质、用途及生产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二甲醚的性质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DME的用途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DME的生产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一步法制备DME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甲醇合成催化剂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甲醇脱水催化剂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双功能催化剂的失活第22页
    1.4 生物质合成气一步法合成DME的相关研究第22-24页
    1.5 合成气一步法制备DME的反应机理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甲醇合成反应机理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甲醇脱水反应机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水气变换反应机理第26-27页
    1.6 本课题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7-28页
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8-34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试剂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气体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实验器材第28-29页
    2.2 催化剂的制备第29页
    2.3 催化剂的表征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X-射线衍射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N_2吸附-脱附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热重-差热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程序升温还原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铜比表面(Scu)的测定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X-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1页
    2.4 催化剂性能的评价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及流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催化剂活性评价操作步骤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反应产物分析第32-34页
第三章 产物及CO、CO_2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第34-37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4页
    3.2 CO_2相对N_2的校正因子第34页
    3.3 CO相对N_2的校正因子第34-35页
    3.4 DME相对N_2的校正因子第35页
    3.5 CH_4相对N_2的校正因子第35-36页
    3.6 CH_3OH相对N_2的校正因子第36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四章 双功能催化剂CuO-ZnO-MO_x(M=Zr,Al Cr,Ti)/HZSM-5中MOx对生物质合成气制DME的影响第37-4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7页
    4.2 催化剂的制备第37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37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催化剂的XRD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催化剂的S_(BET)与S_(Cu)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催化剂的XPS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复合催化剂的表面酸性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43-47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五章 双功能催化剂复合方式对生物质气制二甲醚的影响第48-6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48页
    5.2 催化剂制备方法第48-49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4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催化剂的物化性能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催化剂的表面酸性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催化性能评价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催化性能的讨论第56-60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0-62页
第六章 MgO的添加与催化剂稳定性第62-74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62页
    6.2 催化剂的制备第62-63页
    6.3 结果与讨论第63-7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催化剂XRD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催化剂的S_(Cu)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X-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催化剂的表面酸性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6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69-73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73-74页
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74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8页
致谢第88-89页
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CuO-ZnO-ZrO2的微波辅助法制备及其催化CO2加氢制甲醇反应性能
下一篇:基于X射线的电力电缆在线检测系统设计与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