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力参数对软土残余应变势影响分析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3页 |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| 1.2.1 地震荷载作用下土残余应变的研究成果 | 第13-15页 |
| 1.2.2 交通荷载作用下土残余应变的研究成果 | 第15页 |
| 1.2.3 风荷载作用下土残余应变的研究成果 | 第15-16页 |
| 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震陷参数的修正 | 第17-43页 |
| 2.1 引言 | 第17页 |
| 2.2 公式介绍 | 第17-21页 |
| 2.3 参数修正 | 第21-25页 |
| 2.4 修正结果验证 | 第25-41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| 第三章 残余应变势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3-55页 |
| 3.1 引言 | 第43页 |
| 3.2 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| 3.3 动应力循环次数(N)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3.4 动应力幅值(σ_d)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| 3.5 围压(σ_3)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3.6 参数敏感度分析 | 第49-54页 |
| 3.7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第四章 残余应变势等级划分 | 第55-65页 |
| 4.1 引言 | 第55页 |
| 4.2 残余应变势等级划分 | 第55-59页 |
| 4.3 参数重要性分析 | 第59-62页 |
| 4.3.1 CART算法介绍 | 第59-60页 |
| 4.3.2 参数重要性分析 | 第60-62页 |
| 4.4 残余应变势等级判别标准 | 第62-63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9页 |
| 5.1 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 | 第65-66页 |
| 5.2 未来展望 | 第66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-75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5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5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和项目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