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MFI型中空沸石的设计、合成及应用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主要符号表第21-22页
1 文献综述第22-42页
    1.1 中空材料的合成及封装技术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软模板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硬模板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Ostwald熟化或Kirkendall效应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“瓶中造船”法第26-27页
    1.2 沸石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第27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纳米及多孔沸石的合成策略第27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沸石的表面钝化技术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沸石-金属类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第38-40页
    1.3 选题依据及设计思想第40-42页
2 实验部分第42-47页
    2.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42-43页
    2.2 催化剂制备方法第43页
    2.3 催化剂表征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粉末X射线衍射(XRD)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测试(氮气/氩气物理吸附)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(H_2-TPR)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程序升温脱附(TPD)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傅里叶红外光谱(FT-IR)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热重(TG)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固体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(MAS NMR)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(ICP-AES)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0 X射线荧光分析(XRF)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1 紫外-拉曼光谱(UV-Raman)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2 紫外-可见光谱(UV-Vis)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3 扫描电镜(SEM)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4 透射电镜(TEM)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5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(DFT)第46页
    2.4 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第46-47页
3 中空S-1沸石的合成与机理研究第47-6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7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心S-1的合成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TPAOH处理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TPAOH处理Ag/S-1第47-48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4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中空S-1的合成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粒径中空S-1的合成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中空S-1的形成机理及形貌调控第54-6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4 中空S-1封装活性组分的设计合成与催化性能第61-97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1页
    4.2 中空S-1封装磷钨酸用于液相酯化反应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前言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部分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HPW@Hol S-1用于乙酸乙酯合成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小结第65-66页
    4.3 中空S-1封装金属Pd用于Suzuki偶联反应第66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前言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实验部分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Pd@Hol S-1用于Suzuki偶联第67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小结第73-74页
    4.4 中空S-1封装Ni-Pt双金属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第74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前言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实验部分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Ni-Pt@Hol S-1用于甲烷干重整第75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小结第85-86页
    4.5 中空S-1封装Fe_2O_3-CuO双金属氧化物用于苯酚降解反应第86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前言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实验部分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Fe_2O_3-CuO@Hol S-1用于苯酚降解第88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小结第95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95-97页
5 具有多级结构的含铁中空沸石微囊的合成与应用第97-113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7-98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含铁中空沸石微囊(hier-Fe-S-1)的合成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具有多级结构的含铁中空沸石微囊的合成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苯酚降解反应评价第99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99-111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11-113页
6 内部封装金属、表面富硅且壳壁层数可调的中空ZSM-5第113-138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13页
    6.2 实验部分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实心ZSM-5的合成第11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中空ZSM-5的合成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具有双层结构的中空ZSM-5的合成第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中空ZSM-5封装Fe_2O_3、碳纳米管及双金属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反应性能评价第115页
    6.3 结果与讨论第115-137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37-138页
7 结论与展望第138-141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38-139页
    7.2 本论文创新点第139页
    7.3 展望第139-141页
参考文献第141-152页
致谢第152-153页
作者简介第153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53-155页

论文共1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2型糖尿病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DF-1/CXCR4水平及临床实用价值
下一篇:双能量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初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