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--环境监测论文--水质监测论文

水库水质动态分层监测分析与评价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主要符号表第20-21页
1 绪论第21-4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第24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水库污染物来源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水质分层监测与样本采集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水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沉积物污染对水质的影响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存在的问题第35-36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38-40页
2 水库水质动态分层监测第40-54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40页
    2.2 水库水质分层结构特征与采样设备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水库水质分层结构特征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采集设备存在问题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活塞式可视水样采集仪研发第42-44页
    2.3 水质动态分层监测方案设计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碧流河水库简介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碧流河水库水质监测存在的问题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碧流河水库水质动态分层监测方案第46-49页
    2.4 样本采集与检测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样本采集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样品检测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检测结果初步分析第53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53-54页
3 水质、水文要素的总体季节变化趋势第54-77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4页
    3.2 分析方法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水质与水文要素均值化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水质与水文要素相关性分析方法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水质与水文要素的回归分析方法第55-56页
    3.3 水文要素的总体季节变化趋势及对水质的影响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水库降雨量及径流季节变化及对水质的影响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水库水位及库容季节变化及对水质的影响第58-60页
    3.4 水质要素总体季节变化趋势第60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综合类水质指标的季节变化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营养盐类指标的季节变化第65-72页
    3.5 水质、水文要素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水质、水文要素相关性分析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基于水文要素的水质要素回归模型第75-76页
    3.6 小结第76-77页
4 动态水位下水质的季节分层特征第77-10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7页
    4.2 动态水质分层展演方法第77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水库水质分层信息特点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水质动态分层展演方法介绍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水质动态分层可视化展演示例第80-83页
    4.3 水温、溶解氧和营养盐的分层季节变化特征第83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分层水温和溶解氧的季节变化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分层总氮的季节变化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分层总磷的季节变化第91-95页
    4.4 特殊环境条件对水质的影响第95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场次暴雨对水质的影响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水位持续降低对水质的影响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冰封环境对水质的影响第97-98页
    4.5 水位持续降低过程下的水体污染源解析第98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PCA(APCS)-MLR的污染源解析方法介绍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水库污染来源定量分析第98-102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102-103页
5 覆水区和消落区沉积物氮磷赋存与释放第103-117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103页
    5.2 覆水区和消落区沉积物总氮总磷空间分布第103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沉积物氮空间分布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沉积物磷空间分布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与国内其他湖库的氮磷情况比较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沉积物氮磷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第106-107页
    5.3 覆水区和消落区沉积物分形态氮磷空间分布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沉积物分形态氮空间分布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沉积物分形态磷空间分布第109-110页
    5.4 覆水区和消落区沉积物氮磷释放第110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实验方案与质量保障第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不同区域沉积物氮的释放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不同区域沉积物磷的释放第112-116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116-117页
6 水质动态分层综合评价第117-139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17页
    6.2 水质动态分层综合评价方法第117-12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沉积物氮磷释放潜力及对水质影响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水质评价的动态模糊性与评价模型第119-12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PCA/AHP-VFPR水质动态分层综合评价步骤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方法检验第124-126页
    6.3 水库综合水质状态第126-13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总体的综合水质状态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分层水体的综合水质状态第127-130页
    6.4 沉积物释放和样本随机误差对水质评价的影响第130-13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沉积物氮磷释放潜力的影响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样本误差的影响第132-137页
    6.5 水库水质综合保护对策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控制水库污染来源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强化水库环境管理第138页
    6.6 小结第138-139页
7 结论与展望第139-143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39-141页
    7.2 创新点第141-142页
    7.3 展望第142-143页
参考文献第143-153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53-155页
致谢第155-156页
作者简介第156页

论文共1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变化环境对洪水影响及流域防洪预警研究
下一篇: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