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勤县节水农业模糊综合效益评价
摘要 | 第1-3页 |
Summary | 第3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7-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研究综述 | 第13-24页 |
·节水农业概念 | 第13-14页 |
·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| 第14-18页 |
·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国外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民勤县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 | 第17-18页 |
·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势 | 第18-19页 |
·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·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| 第21-24页 |
·层次分析法 | 第21-22页 |
·灰色理论分析法 | 第22页 |
·熵权法 | 第22-23页 |
·模糊分析法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评价方法和基础理论 | 第24-28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| 第24-25页 |
·模糊分析法 | 第24页 |
·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| 第24-25页 |
·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| 第25-27页 |
·科学性原则 | 第25-26页 |
·可操作性原则 | 第26页 |
·针对性原则 | 第26页 |
·一致性原则 | 第26页 |
·层次性原则 | 第26-27页 |
·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和方法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民勤县模糊综合效益评价 | 第28-42页 |
·指标确定 | 第28-29页 |
·指标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生态效益指标 | 第29-30页 |
·经济效益指标 | 第30-31页 |
·社会效益指标 | 第31-32页 |
·理论模型 | 第32页 |
·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| 第32-34页 |
·数据的收集 | 第32-33页 |
·定性指标的量化 | 第33-34页 |
·指标的无量纲处理 | 第34-35页 |
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5-37页 |
·民勤县综合效益评价 | 第37-39页 |
·生态效益(R_1* )的评价 | 第37页 |
·经济指标(R_2* )的评价 | 第37-38页 |
·社会指标(R_3* )的评价 | 第38页 |
·综合效益(R)评价 | 第38-39页 |
·评价结果分析 | 第39-42页 |
·生态效益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经济效益分析 | 第40页 |
·社会效益分析 | 第40页 |
·综合效益分析 | 第40-42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| 第42-45页 |
·结论 | 第42页 |
·对策 | 第42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0-51页 |
导师简介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