边坡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测试及三维数值模拟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| ·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| ·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·极限平衡理论分析 | 第13-14页 |
| ·应力-应变数值分析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隧道变形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·隧道滑坡预测与防治 | 第16-17页 |
| ·隧道与滑坡作用机理 | 第17-18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8页 |
| ·依托的工程概况 | 第18-22页 |
| 第二章 隧道塌方机理、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分析 | 第22-33页 |
| ·隧道塌方机理分析 | 第22-24页 |
| ·隧道塌方主要因素 | 第22-23页 |
| ·福安隧道塌方及处理情况 | 第23-24页 |
| ·边坡滑坡与隧道的关系 | 第24-30页 |
| ·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| 第24-25页 |
| ·滑坡成因及隧道变形特征分析 | 第25-30页 |
| ·滑坡成因 | 第25-27页 |
| ·滑动面类型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·福安隧道塌方前变形特征 | 第29-30页 |
| ·滑坡推力作用下的隧道受力分析 | 第30-32页 |
| ·轴向剪切型受力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侧向剪切型受力分析 | 第31页 |
| ·拱顶挤压扰动型受力分析 | 第31页 |
| ·顺滑型位移受力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第三章 隧道与边坡相互作用现场测试研究 | 第33-56页 |
| ·测试方案 | 第33-37页 |
| ·测试内容、目的及仪器选择 | 第33-35页 |
| ·测点布设原理 | 第35-37页 |
| ·极差地质条件下地表测点布设原理 | 第35-36页 |
| ·隧道结构极限变形下测点布设原理 | 第36-37页 |
| ·测试结果分析 | 第37页 |
| ·隧道极限状态下变形规律 | 第37-52页 |
| ·周边位移变化规律 | 第38-39页 |
| ·拱顶沉降同步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·地表实时跟踪测试位移规律分析 | 第41-49页 |
| ·纵向水平位移对比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·横向水平位移 | 第43-45页 |
| ·地表沉降纵横向位移对比分析 | 第45-49页 |
| ·隧道围岩内部位移规律 | 第49-52页 |
| ·围岩位移时空影响分析 | 第49-51页 |
| ·围岩位移径向变量分析 | 第51-52页 |
| ·隧道结构内力分析 | 第52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| 第四章 隧道开挖土体滑坡的形成规律数值分析 | 第56-73页 |
| ·有限元模拟开挖具体方法 | 第56-57页 |
| ·模型建立及参数确定 | 第57-58页 |
| ·计算范围确定和离散法 | 第57页 |
| ·材料参数 | 第57-58页 |
| ·开挖步模拟及目的 | 第58页 |
| ·初始重力场下位移和应力分析 | 第58-60页 |
| ·右洞开挖过程模拟分析 | 第60-65页 |
| ·各开挖步变化分析云图 | 第60-63页 |
| ·相对于重力场变化分析 | 第63-65页 |
| ·左洞开挖过程模拟分析 | 第65-70页 |
| ·左洞各开挖变化分析 | 第65-68页 |
| ·相对于右洞变化分析 | 第68-70页 |
| ·临时支撑拆除模拟分析 | 第70-71页 |
| ·拆除支撑后各变量分析 | 第70-71页 |
| ·拆撑前后锚杆轴力变化分析 | 第7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| 第五章 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三维数值模拟 | 第73-92页 |
| ·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 | 第73-74页 |
| ·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方案 | 第74-75页 |
| ·隧道动态开挖对边坡围岩影响分析 | 第75-84页 |
| ·边坡围岩应力应变宏观动态变化规律 | 第75-80页 |
| ·边坡稳定性Z 向动态三角形分析法 | 第75-78页 |
| ·XY 向位移场整体分析 | 第78-79页 |
| ·边坡应力时态分析 | 第79-80页 |
| ·研究面围岩应力应变微观动态分析 | 第80-83页 |
| ·应力竖向时空效应 | 第80-82页 |
| ·位移竖向时空效应 | 第82-83页 |
| ·围岩塑性特性分析 | 第83-84页 |
| ·隧道开挖对支护结构影响分析 | 第84-90页 |
| ·临时支撑应力应变特性 | 第84-85页 |
| ·初期支护动态影响 | 第85-90页 |
| ·初衬应力应变规律 | 第85-88页 |
| ·锚杆应力分析 | 第88-90页 |
| ·小结 | 第90-92页 |
| 第六章 隧道边坡滑坡治理技术 | 第92-100页 |
| ·滑坡治理常用技术及选择 | 第92-96页 |
| ·常用技术措施 | 第92-95页 |
| ·工程治理措施选择 | 第95-96页 |
| ·抗滑桩设计理论 | 第96-98页 |
| ·抗滑桩适用条件 | 第96-97页 |
| ·抗滑桩位置确定 | 第97-98页 |
| ·抗滑桩间距 | 第98页 |
| ·抗滑桩计算方法 | 第98-99页 |
| ·普通抗滑桩 | 第98页 |
| ·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| 第98-99页 |
| ·小结 | 第99-100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0-104页 |
| ·结论 | 第100-102页 |
| ·不足与展望 | 第102-10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4-10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课题情况 | 第109-110页 |
| 致谢 | 第110-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