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总结 | 第18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4 创新之处及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1.4.1 创新之处 | 第20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公路工程监理招标评标理论综述 | 第21-37页 |
2.1 公路工程监理招标理论概述 | 第21-32页 |
2.1.1 招投标制与监理制的历史沿革 | 第21-25页 |
2.1.2 公路工程监理招标的含义和方式 | 第25-29页 |
2.1.3 公路工程监理招标的特点 | 第29-31页 |
2.1.4 公路工程监理招标的程序 | 第31-32页 |
2.2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理论概述 | 第32-34页 |
2.2.1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的定义 | 第32页 |
2.2.2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的基本程序 | 第32页 |
2.2.3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的基本原则 | 第32-34页 |
2.3 现有的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方法 | 第34-36页 |
2.3.1 传统的评标方法 | 第34-35页 |
2.3.2 基于现代决策理论的评标方法 | 第35-36页 |
2.4 本文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方法的选定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指标体系 | 第37-47页 |
3.1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| 第37-38页 |
3.2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 | 第38页 |
3.3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指标体系的设置 | 第38-40页 |
3.4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指标体系的因素分析 | 第40-45页 |
3.5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指标赋权分析 | 第45-47页 |
3.5.1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指标权重方法的确定 | 第45-46页 |
3.5.2 主观赋权法的赋权原则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模型 | 第47-61页 |
4.1 模糊层次分析理论 | 第47-53页 |
4.1.1 层次分析法 | 第47-48页 |
4.1.2 模糊层次分析法 | 第48-53页 |
4.2 灰色模糊相关理论 | 第53-56页 |
4.2.1 模糊数学理论 | 第53页 |
4.2.2 灰色系统理论 | 第53-54页 |
4.2.3 灰色模糊理论 | 第54-56页 |
4.3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模型的构建 | 第56-61页 |
4.3.1 建模思路 | 第56页 |
4.3.2 公路工程监理评标模型 | 第56-61页 |
第五章 案例分析 | 第61-75页 |
5.1 工程概况 | 第61-62页 |
5.2 灰色模糊理论在评标中的应用 | 第62-72页 |
5.3 综合评估法评标 | 第72页 |
5.4 不同评标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| 第72-75页 |
结论和展望 | 第75-77页 |
结论 | 第75-76页 |
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| 第82-83页 |
附录B 传统综合评估法评审标准 | 第83-85页 |
附录C 专家评分表 | 第85-87页 |
附录D 灰色统计数数值 | 第87-89页 |
附录E 灰色模糊评价矩阵 | 第89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