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页 |
1.2 多孔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 | 第13-18页 |
1.2.1 稀土发光材料 | 第13-17页 |
1.2.2 多孔材料 | 第17-18页 |
1.3 诊疗一体化 | 第18-26页 |
1.3.1 成像技术 | 第19-22页 |
1.3.2 抗癌手段 | 第22-26页 |
1.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6-29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| 第29-35页 |
2.1 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29-31页 |
2.1.1 实验试剂 | 第29-30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30-31页 |
2.2 实验表征方法 | 第31-35页 |
2.2.1 X射线衍射仪 | 第31页 |
2.2.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31页 |
2.2.3 透射电子显微镜 | 第31-32页 |
2.2.4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| 第32页 |
2.2.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| 第32页 |
2.2.6 自旋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 | 第32页 |
2.2.7 紫外分光光度计 | 第32页 |
2.2.8 下转换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| 第32-33页 |
2.2.9 上转换发射光谱 | 第33页 |
2.2.10 荧光寿命 | 第33页 |
2.2.11 细胞成像 | 第33页 |
2.2.12 上转换细胞荧光成像 | 第33页 |
2.2.13 CT成像 | 第33-35页 |
第3章 LaF_3和LaCO_3F介孔空心微球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研究 | 第35-51页 |
3.1 引言 | 第35-36页 |
3.2 制备及表征 | 第36-37页 |
3.2.1 制备过程 | 第36页 |
3.2.2 表征测试步骤 | 第36-37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7-50页 |
3.3.1 空壳的结构形貌和晶型 | 第37-42页 |
3.3.2 光谱(上转换和下转换)性质 | 第42-48页 |
3.3.3 生物相容性、载药和释放性质 | 第48-5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4章 介孔LaPO_4:Ce/Tb@Au微球用于光引导的抗癌治疗 | 第51-69页 |
4.1 引言 | 第51-52页 |
4.2 制备及表征 | 第52-54页 |
4.2.1 制备过程 | 第52-53页 |
4.2.2 表征测试步骤 | 第53-54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4-67页 |
4.3.1 物相、结构及形貌分析 | 第54-60页 |
4.3.2 光学性质 | 第60-62页 |
4.3.3 细胞相容性、药物缓释和MTT毒性分析 | 第62-6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5章 Y_2O_3:Yb/Er-Cu_xS纳米空心球用于化疗/光热治疗 | 第69-91页 |
5.1 引言 | 第69-70页 |
5.2 制备及表征 | 第70-73页 |
5.2.1 制备过程 | 第70-71页 |
5.2.2 表征测试步骤 | 第71-73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3-89页 |
5.3.1 结构及形貌分析 | 第73-81页 |
5.3.2 药物担载、释放及体外、体内生物相容性和毒性 | 第81-8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9-91页 |
第6章 GdOF:Ln@SiO_2-ZnPc-CDs胶囊用于多模成像的化学/光热/光动力治疗 | 第91-115页 |
6.1 引言 | 第91-92页 |
6.2 制备及表征 | 第92-96页 |
6.2.1 制备过程 | 第92-93页 |
6.2.2 表征测试步骤 | 第93-96页 |
6.3 结果与讨论 | 第96-114页 |
6.3.1 结构及形貌分析 | 第96-101页 |
6.3.2 光学性质 | 第101-107页 |
6.3.3 药物担载、释放、体内体外生物安全性及毒性 | 第107-114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14-115页 |
第7章 温度/pH刺激响应的双模成像引导的光热/光动力/药物治疗 | 第115-131页 |
7.1 引言 | 第115-116页 |
7.2 制备及表征 | 第116-118页 |
7.2.1 制备过程 | 第116-117页 |
7.2.2 表征过程 | 第117-118页 |
7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18-130页 |
7.3.1 结构,形貌和晶型 | 第118-124页 |
7.3.2 生物相容性,成像和抗癌研究 | 第124-130页 |
7.4 本章小结 | 第130-131页 |
第8章 稀土基-TiO_2基复合物用于成像引导的光动力治疗 | 第131-143页 |
8.1 引言 | 第131页 |
8.2 制备过程 | 第131-133页 |
8.2.1 制备过程 | 第132页 |
8.2.2 表征过程 | 第132-133页 |
8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33-142页 |
8.4 本章小结 | 第142-143页 |
结论 | 第143-1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5-16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67-169页 |
致谢 | 第1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