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引言 | 第12-14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6页 |
| 1 辣椒资源的起源与传播 | 第14-16页 |
| ·辣椒起源 | 第14-15页 |
| ·辣椒分类 | 第15页 |
| ·我国辣椒杂交育种 | 第15-16页 |
| 2 辣椒研究进展 | 第16-21页 |
| ·辣椒遗传相关性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·辣椒配合力研究 | 第18-19页 |
| ·辣椒杂种优势研究 | 第19-21页 |
| 3 辣椒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| 第21-26页 |
| ·分子标记原理与技术 | 第21-24页 |
| ·RFLP 分子标记 | 第21-22页 |
| ·RAPD 分子标记 | 第22页 |
| ·AFLP 分子标记 | 第22页 |
| ·微卫星DNA | 第22-23页 |
| ·ISSR标记技术 | 第23页 |
| ·SRAP标记技术 | 第23页 |
| ·SNP 标记技术 | 第23-24页 |
| ·ESI 标记技术 | 第24页 |
| ·应用于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研究 | 第24-26页 |
| 第二章 辣椒自交系间亲缘关系的SRAP 标记分析 | 第26-33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6-29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6-29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26-28页 |
| ·基因组DNA 的提取 | 第28页 |
| ·SRAP-PCR 的扩增和电泳 | 第28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SRAP-PCR 扩增结果 | 第29-30页 |
| ·SRAP 标记系统聚类分析 | 第30页 |
| 3 讨论 | 第30-33页 |
| 第三章 辣椒自交系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分析 | 第33-56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6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3-34页 |
| ·配组试验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·SRAP 标记方法 | 第35-36页 |
| ·基因组DNA 的提取 | 第35-36页 |
| ·SRAP-PCR 的扩增和电泳 | 第36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36页 |
| ·SRAP 试验数据处理 | 第36页 |
| ·田间试验数据处理 | 第36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54页 |
| ·田间试验结果及杂种优势分析 | 第36-38页 |
| ·分子标记试验结果 | 第38-41页 |
| ·SRAP 标记多态性 | 第38页 |
| ·亲本聚类及多样性分析 | 第38-41页 |
| ·亲本遗传距离与F1 各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亲本遗传距离与F1各性状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 | 第42-54页 |
| ·亲本遗传距离与株高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 | 第42-44页 |
| ·亲本遗传距离与开展度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 | 第44-45页 |
| ·亲本遗传距离与果长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 | 第45-46页 |
| ·亲本遗传距离与果宽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 | 第46-48页 |
| ·亲本遗传距离与果肉厚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 | 第48-50页 |
| ·亲本遗传距离与单果重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 | 第50-51页 |
| ·亲本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 | 第51-53页 |
| ·亲本遗传距离与结果数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 | 第53-54页 |
| 3 讨论 | 第54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| 附录 | 第59-61页 |
|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1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