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地方经济论文

四川省“三化”互动及其协调性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引言第9-1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现实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第10-11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主要研究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创新之处第12-13页
第2章 文献综述第13-16页
    2.1 国内文献综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“三化”互动文献研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“三化”协调文献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2.2 国外文献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15-16页
第3章 四川省工业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分析第16-28页
    3.1 四川省“三化”发展现状分析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四川省工业化发展水平及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四川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及现状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3.2 四川省“三化”发展中的问题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不协调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系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“三化”的不协调发展第25-26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26-28页
第4章 模型设计与数据说明第28-34页
    4.1 层次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子系统得分第28页
    4.2 VAR向量自回归模型第28-29页
    4.3 协调度测算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子系统内部协调度测算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子系统间协调度测算第30页
    4.4 数据的来源及其说明第30-33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5章 四川省工业化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第34-47页
    5.1 工业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系统发展水平测算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工业化系统发展水平测算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城镇化系统发展水平测算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农业现代化系统评价体系测算第38-41页
    5.2 四川省“三化”互动关系实证研究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平稳性及协整关系检验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VAR模型实证分析第42-46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6章 四川省工业化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第47-60页
    6.1“三化”子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测算与分析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工业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测算与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测算与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农业现代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测算与分析第51-54页
    6.2“三化”之间协调度水平测算与分析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系统协调度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协调度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协调度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7章 结论及展望第60-62页
    7.1 研究结论第60页
    7.2 政策建议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,进一步落实工业反哺农业方针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转型升级工业发展模式,为去库存寻找新途径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全面推动信息化社会建设第61页
    7.3 研究展望第61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微波诱导炭纤维表面氧化处理的研究
下一篇:萘酰亚胺类凝胶因子的结构与性能调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