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0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8-9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0-18页 |
·相关概念的阐释 | 第10-11页 |
·老龄化 | 第10页 |
·养老 | 第10页 |
·养老保险 | 第10-11页 |
·养老模式 | 第11页 |
·关于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以往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5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5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5页 |
·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5-18页 |
·需要层次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符号互动理论 | 第17-18页 |
3 研究设计 | 第18-21页 |
·假设前提 | 第18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8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文献法 | 第19页 |
·观察法 | 第19页 |
·访谈法 | 第19-21页 |
4 老龄化对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影响 | 第21-26页 |
·老龄化对农村养老资金保障模式转变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·老龄化对农村养老实物保障模式转变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老龄化对农村养老精神保障模式转变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5 我国现行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6-30页 |
·中央财政负担日益严重,难以充分保障新农保长久运行 | 第26-27页 |
·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,难以保证集体补助的有效实施 | 第27-28页 |
·社会参保支持程度较低,难以满足农村老人需求的增长 | 第28-30页 |
6 构建综合性农村养老模式的路径探索 | 第30-42页 |
·物质层面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| 第30-37页 |
·家庭和家族 | 第31-33页 |
·政府和集体 | 第33-35页 |
·社区和社会 | 第35-36页 |
·老年群体 | 第36-37页 |
·精神层面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| 第37-41页 |
·家庭和家族 | 第38-39页 |
·政府和集体 | 第39-40页 |
·社会和社区 | 第40-41页 |
·老人群体 | 第41页 |
·物质与精神"双保"模式的有效结合 | 第41-42页 |
7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附录 | 第47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