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前言扁平的时空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理论的建构:时空压缩与内省空间 | 第12-40页 |
1.1 时代背景——时空的压缩 | 第16-24页 |
1.1.1 时空压缩理论 | 第16-17页 |
1.1.2 时空压缩现象的社会文化影响 | 第17-21页 |
1.1.3 时空压缩现象对现代建筑的影响:“创造性破坏”与美学转化 | 第21-24页 |
1.2 内省空间——时空的拉伸 | 第24-36页 |
1.2.1 另一种回应:内省空间 | 第24-27页 |
1.2.2 内省空间的时空拉伸特征及其定义 | 第27-31页 |
1.2.3 内省空间与“禅” | 第31-32页 |
1.2.4 “前卫(avant-garde)”与“后卫(rear-grade)” | 第32-36页 |
1.3 时空拉伸的内涵:非日常性 | 第36-37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对象 | 第37-40页 |
1.4.1 研究方法:现象学的态度——案例作为研究的基础 | 第37-39页 |
1.4.2 研究对象:四座现代建筑 | 第39-40页 |
第二章 时空压缩下的高密度美学——库哈斯法国国家图书馆竞赛方案(Tres Grande Bibliotheque) | 第40-66页 |
2.1 拥塞文化与形式的焦虑 | 第41-44页 |
2.2 基地与建筑概况 | 第44-47页 |
2.3 形象化 | 第47-49页 |
2.4 回溯曼哈顿 | 第49-57页 |
2.5 消融楼板 | 第57-58页 |
2.6 扁平的大厅 | 第58-61页 |
2.7 反几何秩序与空间体验的失落 | 第61-64页 |
2.8 本章小结:希望与绝望 | 第64-66页 |
第三章 时空拉伸:几何形态的自然叙事路径——安藤忠雄地中美术馆 | 第66-94页 |
3.1 “蜿蜒的法则”:抽象化的具象 | 第68-72页 |
3.2 基地与建筑概况 | 第72-74页 |
3.3 几何秩序 | 第74-76页 |
3.4 路径 | 第76-81页 |
3.5 叙事 | 第81-94页 |
3.5.1 事件:抽象的自然与当代艺术 | 第81-83页 |
3.5.2 室内外的间隔 | 第83-85页 |
3.5.3 空间高程与宽度的变化 | 第85-87页 |
3.5.4 光作为路径的导引 | 第87-90页 |
3.5.5 回旋与暗示 | 第90-94页 |
第四章 时空拉伸:“双面脸”与复合秩序——阿尔瓦罗·西扎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| 第94-121页 |
4.1 从“Raumplan”到西扎立体主义 | 第96-100页 |
4.2 基地与建筑概况 | 第100-103页 |
4.3 空间秩序的复合:接待中厅的下悬体量 | 第103-111页 |
4.4 构件的“双面脸”:图书馆前厅 | 第111-115页 |
4.5 梯段的分裂及细部的建构 | 第115-121页 |
第五章 时空拉伸:量化的光线——阿尔伯托·坎波·巴埃萨格拉纳达储蓄银行总部 | 第121-148页 |
5.1 物化的理念:玻璃之家(Masion de Verre)的遗产——半透明光 | 第123-128页 |
5.2 基地与建筑概况 | 第128-131页 |
5.3 模数化的滤光器与竖向流动空间 | 第131-137页 |
5.4 实体光(Solid light)穿越半透明光(translucent light) | 第137-143页 |
5.5 “缝”与“格” | 第143-148页 |
第六章 总结 | 第148-171页 |
6.1 四种态度:逐相而转、抵抗、转化、和光同尘 | 第149-152页 |
6.2 内省空间的传承与传布 | 第152-159页 |
6.2.1 内省精神的传承 | 第152-155页 |
6.2.2 内省精神的危机与希望:“参数化”与机器人建造 | 第155-159页 |
6.3 时空拉伸的进一步阐释 | 第159-166页 |
6.3.1 时间、空间对于社会人的限制 | 第159-162页 |
6.3.2 21世纪的时空压缩:无眠 | 第162-165页 |
6.3.3 时空拉伸的三种时态 | 第165-166页 |
6.4 结论:“时空拉伸”作为时空压缩情境下“内省空间”的本质属性 | 第166-1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1-175页 |
图片来源 | 第175-182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