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导言 | 第11-21页 |
一、 选题缘由 | 第11-12页 |
二、 已有研究回顾 | 第12-14页 |
三、 盗匪之定义、概况及成因 | 第14-17页 |
(一) 盗匪之定义 | 第14-16页 |
(二) 民初盗匪之概况及成因 | 第16-17页 |
四、 盗匪之种类 | 第17-18页 |
五、 盗匪与秘密社会 | 第18-19页 |
六、 兵与匪 | 第19-21页 |
第一章 惩治盗匪法规之主要内容 | 第21-29页 |
一、 刑事基本法 | 第21页 |
二、 刑事特别法及附属施行办法 | 第21-25页 |
(一) 《惩治盗匪条例》、《惩治盗匪法》 | 第21-24页 |
(二) 《惩治盗匪法施行法》 | 第24-25页 |
(三) 《惩治盗匪条例划一办法》、《盗匪案件适用法律划一办法》 | 第25页 |
三、 相关刑事法规 | 第25-26页 |
(一) 刑事诉讼法规 | 第25-26页 |
(二) 军事法规 | 第26页 |
四、 其他相关法规 | 第26-29页 |
(一) 警察法规 | 第26-27页 |
(二) 《地方保卫团条例》 | 第27-28页 |
(三) 《商团组织大纲》 | 第28页 |
(四) 《清乡取缔规则》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惩治盗匪法规之实施 | 第29-37页 |
一、 惩治盗匪之武力机构 | 第29-30页 |
二、 惩治盗匪之司法机构 | 第30-32页 |
(一) 审判机构 | 第30-31页 |
(二) 检察机构 | 第31页 |
(三) 军事司法机构 | 第31-32页 |
三、 惩治盗匪法规之效力 | 第32-33页 |
(一) 时间效力 | 第32页 |
(二) 对人效力 | 第32-33页 |
四、 历年盗匪案件死刑人数概况 | 第33-37页 |
第三章 惩治盗匪法规之司法实践 以大理院解释例、判例为中心 | 第37-57页 |
一、 大理院解释例、判例之缘由 | 第37-38页 |
二、 有关盗匪案件的解释例、判例一览 | 第38-44页 |
三、 对上述解释例、判例的初步分析 | 第44-51页 |
(一) 关于法律适用、司法官权限问题 | 第44-47页 |
(二) 关于盗匪案件的审判程序 | 第47-48页 |
(三) 关于定罪量刑的裁量 | 第48-50页 |
(四) 小结 | 第50-51页 |
四、 《惩治盗匪法》施行前后之判例比较 | 第51-57页 |
第四章 结语 | 第57-62页 |
一、 《惩治盗匪法》与传统重刑思想之关系 | 第57-58页 |
二、 惩治盗匪法规的积极意义 | 第58-59页 |
三、 影响惩治盗匪法规实施的消极因素 | 第59-62页 |
(一) 法规本身的缺陷 | 第59-60页 |
(二) 军人的干预 | 第60页 |
(三) 行政权的干预 | 第60-61页 |
(四) 宪法的缺位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6-67页 |
后记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