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3.1 行政问责的研究 | 第12-14页 |
1.3.2“庸官懒政”治理研究 | 第14页 |
1.3.3 行政问责作为“庸官懒政”治理路径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2 研究范畴及理论基础 | 第17-26页 |
2.1“庸官懒政”内涵界定及治理现状 | 第17-20页 |
2.1.1“庸官懒政”的内涵界定 | 第17-18页 |
2.1.2“庸官懒政”的治理现状 | 第18-20页 |
2.2 行政问责的概念及现状 | 第20-22页 |
2.2.1 行政问责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2.2 行政问责的实施现状 | 第21-22页 |
2.3“庸官懒政”治理与行政问责 | 第22-24页 |
2.3.1 行政问责是吏治常态 | 第22-23页 |
2.3.2 行政问责是“庸官懒政”治理的必由路径 | 第23页 |
2.3.3“庸官懒政”治理要求行政问责制度不断完善 | 第23-24页 |
2.4 理论基础 | 第24-26页 |
2.4.1 责任政府理论 | 第24页 |
2.4.2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 | 第24-26页 |
3 行政问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3页 |
3.1 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互动不充分 | 第28-29页 |
3.1.1 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脱节 | 第28页 |
3.1.2 同体问责回应不充分 | 第28-29页 |
3.2 问责实施不精准 | 第29-31页 |
3.2.1 问责启动频率低 | 第29-30页 |
3.2.2 客体上抓大放小 | 第30页 |
3.2.3 实施程序不规范 | 第30-31页 |
3.3 问责成效不显著 | 第31-33页 |
3.3.1 问责惩处环节薄弱 | 第31页 |
3.3.2 问责信息公开不充分 | 第31-33页 |
4 行政问责实施困境的原因分析 | 第33-40页 |
4.1 问责机制未完善 | 第33-34页 |
4.1.1 亟需全国统一的规范化问责程序 | 第33页 |
4.1.2 缺乏规范的行政职权和责任清单 | 第33页 |
4.1.3 尚未形成行政问责文化 | 第33-34页 |
4.2 问责主体未尽其能 | 第34-38页 |
4.2.1 异体问责保障不充分 | 第34页 |
4.2.2 监察机关工作重心未聚焦 | 第34-38页 |
4.2.3 相关部门未能有效配合 | 第38页 |
4.2.4 缺乏问责考核 | 第38页 |
4.3 问责客体未能分类实施 | 第38-40页 |
4.3.1 以事问责的理念未形成 | 第38-39页 |
4.3.2“小错”问责不充分 | 第39页 |
4.3.3 依据权限问责未落实 | 第39-40页 |
5 推进行政问责实施的可行路径 | 第40-47页 |
5.1 机制上充分做好保障 | 第40-41页 |
5.1.1 建立国家层面的行政问责实施办法 | 第40页 |
5.1.2 各层级规范行政职权和责任清单 | 第40-41页 |
5.1.3 培育行政问责文化营造氛围 | 第41页 |
5.2 主体上形成合力 | 第41-43页 |
5.2.1 保障异体问责的有效参与 | 第41页 |
5.2.2 监察机关要履行法定职责 | 第41-42页 |
5.2.3 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 | 第42页 |
5.2.4 加强问责实施考核 | 第42-43页 |
5.3 客体上分类实施 | 第43-44页 |
5.3.1 以事问责设定范围 | 第43页 |
5.3.2 有责必问保证公平 | 第43-44页 |
5.3.3 依据权限提高效率 | 第44页 |
5.4 实施上精准化 | 第44-45页 |
5.4.1 拓展线索渠道 | 第44页 |
5.4.2 严格实施问责 | 第44-45页 |
5.4.3 注重抓早抓小 | 第45页 |
5.5 结果上注重成效 | 第45-47页 |
5.5.1 问责信息公开 | 第45-46页 |
5.5.2 保障惩处衔接 | 第46页 |
5.5.3 问责回访跟进 | 第46-47页 |
6 研究结论及展望 | 第47-48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47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