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

大学生村官计划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

论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绪论第10-25页
 一、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-11页
 二、研究现状第11-19页
 三、核心概念界定第19页
 四、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-22页
 五、研究设计、过程与方法第22-25页
第一章 大学生村官计划概况第25-31页
 第一节 三个发展阶段第25-27页
  一、自发探索阶段(1995年——2004年)第25-26页
  二、全面试验阶段(2005年——2007年)第26页
  三、全国发展阶段(2008年3月至今)第26-27页
 第二节 背景和目标分析第27-31页
  一、背景分析第27-29页
  二、目标分析第29-31页
第二章 大学生村官入职第31-41页
 第一节 择业动机分析第31-36页
  一、“我们无奈的选择”第31-32页
  二、“通向公务员的‘跳板”第32-34页
  三、“基层锻炼的摇篮”第34-35页
  四、“我们想为农村做点事”第35-36页
 第二节 选聘机制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第36-41页
  一、选聘机制实施现状第36-39页
  二、选聘机制实施中的问题第39-41页
第三章 大学生村官在职第41-61页
 第一节 培训机制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第41-45页
  一、岗位培训实施现状第41-44页
  二、岗位培训实施中的问题第44-45页
 第二节 使用机制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第45-56页
  一、使用机制实施现状第46-55页
  二、使用机制实施中的问题第55-56页
 第三节 考核机制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第56-61页
  一、考核机制实施现状第56-59页
  二、考核机制实施中的问题第59-61页
第四章 大学生村官退出第61-76页
 第一节 退出机制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第61-73页
  一、退出机制实施现状第61-73页
  二、退出机制实施中的问题第73页
 第二节 大学生村官的归宿第73-74页
 第三节 小结第74-76页
第五章 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顺利实施的建议第76-82页
 第一节 政府职能——完善相关政策第76-79页
  一、选聘机制第76-77页
  二、岗位培训机制第77页
  三、使用机制第77-78页
  四、考核机制第78页
  五、退出机制第78-79页
 第二节 高校作为—提供完善服务第79-80页
  一、高校要发挥思想教育与宣传阵地的作用,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第79页
  二、高校要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,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第79-80页
  三、高校要提供到基层锻炼的机会,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第80页
  四、高校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后续服务第80页
 第三节 个体回应—提高综合素质第80-82页
  一、端正动机,理性抉择第80-81页
  二、踏实工作,积极融入农村第81页
  三、把握主动性,充分发挥作用第81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4页
后记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化进程中大都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--以浦东新区唐镇为例
下一篇:我国乡—城流动人口转移意愿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