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

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探讨--以重庆市铜梁县黄桷门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为例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1章 文献综述第11-21页
   ·释题第11-12页
     ·观光第11页
     ·农业第11页
     ·观光农业第11页
  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第11-12页
     ·景观规划第12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及现状第12-18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及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及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概述第18-21页
     ·选址的盲目性第18页
     ·功能分区不明确第18页
     ·景观特色不鲜明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景观规划城市化第19页
     ·建筑景观存在问题第19页
     ·景观设施规划滞后第19-21页
第2章 引言第21-25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第21页
     ·目前我国传统农业面临挑战第21页
     ·农业观光园的景观问题突出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市民旅游、休闲、度假需要第22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方法第23页
   ·论文技术路线第23-25页
第3章 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基本属性认知第25-35页
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构成要素第25-27页
     ·地形要素第25页
     ·植物要素第25页
     ·水体要素第25页
     ·建筑要素第25-26页
     ·道路要素第26页
     ·广场要素第26页
     ·动物要素第26页
     ·农业工程设施要素第26-27页
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类型第27-30页
     ·农田景观第27页
     ·山林景观第27-28页
     ·道路景观第28页
     ·水体景观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建筑景观第29页
     ·文化型景观第29页
     ·农业科技型景观第29-30页
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风格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乡野风格第30页
     ·自然风格第30页
     ·简单风格第30页
     ·朴实风格第30-31页
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性质第31页
     ·生产性与服务性的结合第31页
     ·观赏性与参与性的结合第31页
     ·乡土性与特色性的结合第31页
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功能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农业生产功能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科普教育功能第32页
     ·参与体验功能第32页
     ·康体健身功能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生态保护功能第33页
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特点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农业观光园景观属性多样第33页
     ·农业观光园景观功能多样第33页
     ·农业观光园景观形态丰富第33页
     ·农业观光园景观内容丰富第33-35页
第4章 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相关基础理论第35-39页
   ·景观规划理论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景观美学理论第35页
     ·景观生态学理论第35-36页
   ·旅游学理论第36页
     ·旅游心理学理论第36页
     ·旅游文化学理论第36页
   ·植物群落学理论第36-37页
   ·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7-38页
   ·设计结合自然理论第38-39页
第5章 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研究第39-69页
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影响因素第39-42页
     ·地域因素第39-41页
     ·资源因素第41页
     ·人为因素第41-42页
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基本要求第42-44页
     ·符合地形地貌要求第42页
     ·符合整体规划协调发展要求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符合乡村特色景观塑造要求第43页
     ·满足游客多种体验与互动要求第43页
     ·符合观光、经济、低耗、高效的要求第43-44页
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内容第44-62页
     ·景观选址第44-46页
     ·资源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景观定位第47-49页
     ·总体布局第49-51页
     ·功能分区第51页
     ·景观空间营造第51-53页
     ·景观序列组织第53页
     ·景观专项规划第53-62页
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方法第62页
     ·整体规划法第62页
     ·局部分区规划法第62页
     ·景观细部控制法第62页
   ·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策略第62-69页
     ·重视景观的生态化规划第62-63页
     ·重视地方符号的挖掘利用第63-64页
     ·确立园区整体格局,结构布局美观第64-65页
     ·运用园林造景手法,凸显农业景观艺术第65页
     ·延续原有村落肌理,重视乡村意象建构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塑造创新型景观,提升园区的互动性、参与性第66-69页
第6章 规划实例—重庆市铜梁县黄桷门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第69-87页
   ·农业园概况第69页
   ·地形地貌第69-70页
   ·景观选址第70页
   ·景观资源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自然资源第70页
     ·景观资源第70页
     ·客源资源第70-71页
   ·景观定位第71-72页
   ·整体规划思路和理念第72-73页
     ·整体规划思路第72页
     ·规划理念第72-73页
   ·总体布局第73页
   ·局部分区规划第73-75页
     ·高效园艺生产区第73-74页
     ·观光农业体验区第74页
     ·养生休闲度假区第74-75页
   ·景观空间营造第75页
   ·景观序列组织第75-76页
   ·景观专项规划第76-83页
     ·农田景观规划第76页
     ·山林景观规划第76-77页
     ·道路景观规划第77-78页
     ·植物景观规划第78-80页
     ·建筑景观规划第80-81页
     ·水体景观规划第81-82页
     ·文化型景观规划第82页
     ·农业科技型景观规划第82-83页
   ·景观细部控制(以主要景点为例)第83-86页
   ·景观规划整合第86-87页
第7章 结论与展望第87-89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87页
   ·不足之处第87-88页
   ·论文展望第88-89页
参考文献第89-91页
致谢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低碳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研究
下一篇:重庆稻田生态养鳅模式的增收效应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