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7页 |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8-33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 | 第18-20页 |
1.2 运动型脑机接口发展现状 | 第20-21页 |
1.3 神经元峰电位记录与检测技术概况 | 第21-27页 |
1.3.1 峰电位及其神经编码 | 第21-24页 |
1.3.2 峰电位的记录与检测现状 | 第24-27页 |
1.4 运动型脑机接口中峰电位记录及检测的挑战 | 第27-30页 |
1.4.1 峰电位记录与检测需要跨学科的研究 | 第27-28页 |
1.4.2 无线传输的需求 | 第28-29页 |
1.4.3 电极通道数量增加带来的挑战 | 第29-30页 |
1.4.4 长期记录的挑战 | 第30页 |
1.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30-31页 |
1.5.1 用于峰电位记录的低功耗、小面积的仪表放大器的设计技术 | 第30-31页 |
1.5.2 用于峰电位记录的低功耗、小面积的SARADC的设计技术 | 第31页 |
1.5.3 基于概率的EC-PC峰电位检测算法 | 第31页 |
1.5.4 基于噪声估计的峰电位检测算法 | 第31页 |
1.6 全文安排 | 第31-33页 |
第2章 神经元峰电位及其信号记录与检测基础 | 第33-46页 |
2.1 神经元 | 第33-36页 |
2.1.1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| 第33-35页 |
2.1.2 神经元的分类 | 第35-36页 |
2.2 神经元峰电位 | 第36-41页 |
2.2.1 静息电位 | 第37页 |
2.2.2 峰电位 | 第37-38页 |
2.2.3 峰电位的产生机制 | 第38-39页 |
2.2.4 峰电位的特征 | 第39-40页 |
2.2.5 峰电位的传导 | 第40-41页 |
2.3 胞外神经信号记录 | 第41-42页 |
2.4 峰电位信号记录与检测系统组成 | 第42-45页 |
2.4.1 低噪声仪表放大器 | 第43页 |
2.4.2 模数转换器 | 第43-44页 |
2.4.3 峰电位检测 | 第44-4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3章 用于峰电位记录的仪表放大器的低功耗、小面积设计技术研究 | 第46-65页 |
3.1 用于峰电位记录的仪表放大器的设计需求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2 仪表放大器常用拓扑结构及低噪声技术 | 第48-49页 |
3.3 采用斩波、自调零结合技术的电容耦合放大器的设计 | 第49-62页 |
3.3.1 系统设计 | 第49-50页 |
3.3.2 主放大器设计 | 第50-54页 |
3.3.3 反馈环路 | 第54-56页 |
3.3.4 系统稳定性及噪声分析 | 第56-62页 |
3.4 测试验证 | 第62-6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4章 用于峰电位记录的SARADC的低功耗、小面积设计技术研究 | 第65-85页 |
4.1 系统设计及实现 | 第65-81页 |
4.1.1 采样保持电路 | 第66-68页 |
4.1.2 采用自举开关的采样保持电路 | 第68-70页 |
4.1.3 低功耗、小面积的电容阵列结构和开关策略的设计与分析 | 第70-74页 |
4.1.4 时域比较器 | 第74-79页 |
4.1.5 同步时钟设计 | 第79-81页 |
4.2 芯片测试结果 | 第81-84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5章 基于概率的EC-PC峰电位检测算法 | 第85-112页 |
5.1 现有的峰电位检测算法 | 第85-86页 |
5.2 EC-PC峰电位检测算法 | 第86-96页 |
5.2.1 胞外神经信号的分布 | 第86-92页 |
5.2.2 放电概率图 | 第92-96页 |
5.3 算法性能验证 | 第96-104页 |
5.3.1 实验数据 | 第96-101页 |
5.3.2 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 | 第101-104页 |
5.4 概率阈值对检测精度的预判性 | 第104-108页 |
5.5 ASIC实现 | 第108-111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11-112页 |
第6章 基于噪声估计的峰电位检测算法 | 第112-119页 |
6.1 算法原理 | 第112-115页 |
6.2 实验验证 | 第115-118页 |
6.2.1 噪声估计实验 | 第115-117页 |
6.2.2 峰电位检测实验 | 第117-118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118-119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9-121页 |
7.1 本文工作总结 | 第119-120页 |
7.2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120-1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1-130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30-1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