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城市设计与公众参与 | 第10-11页 |
1.1.2 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设计的问题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1-18页 |
1.2.1 城市设计中公众参与的方法 | 第11-13页 |
1.2.2 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 | 第13-14页 |
1.2.3 VR在公众参与城市设计领域的研究综述 | 第14-18页 |
1.3 存在的问题 | 第18页 |
1.4 研究目的、创新性与意义 | 第18-20页 |
1.4.1 研究目的与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1.4.2 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5 研究范围、方法和框架 | 第20-24页 |
1.5.1 研究范围 | 第20-21页 |
1.5.2 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5.3 研究框架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方法的理论依据研究 | 第24-55页 |
2.1 VR应用在公众参与城市设计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分析 | 第24-32页 |
2.1.1 基于VR的虚拟城市空间认知模式分析 | 第24-28页 |
2.1.2 基于VR认知城市设计内容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分析 | 第28-32页 |
2.2 VR应用在公众参与城市设计的优势研究 | 第32-34页 |
2.3 VR应用在公众参与城市设计的影响要素分析 | 第34-46页 |
2.3.1 影响公众认知过程的要素分析 | 第34-44页 |
2.3.2 影响公众感受产生的要素分析 | 第44-46页 |
2.4 验证实验 | 第46-54页 |
2.4.1 实验目的 | 第46页 |
2.4.2 实验内容 | 第46-50页 |
2.4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0-5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三章 方法的构建 | 第55-80页 |
3.1 方法的适用范围 | 第55-56页 |
3.2 方法的构建框架和应用程序 | 第56-58页 |
3.2.1 方法的构建框架 | 第56-57页 |
3.2.2 方法的应用程序 | 第57-58页 |
3.3 方法核心步骤及准则 | 第58-79页 |
3.3.1 虚拟现实系统的建立 | 第58-63页 |
3.3.2 感受评价调查的设计 | 第63-77页 |
3.3.3 评价调查结果的利用 | 第77-7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四章 方法的应用与评价——以公众参与南宁市某商业步行街设计项目为例 | 第80-113页 |
4.1 案例概况 | 第80-84页 |
4.1.1 案例的选取 | 第80页 |
4.1.2 项目背景 | 第80-82页 |
4.1.3 公众评议的目标 | 第82页 |
4.1.4 初步设计方案 | 第82-84页 |
4.2 方法的应用及检验 | 第84-110页 |
4.2.1 流程设计 | 第84-85页 |
4.2.2 构建项目的虚拟现实系统 | 第85-87页 |
4.2.3 设计项目的评价调查 | 第87-90页 |
4.2.4 方案的优化调整 | 第90-110页 |
4.2.5 方法的应用检验 | 第110页 |
4.3 方法的评价 | 第110-112页 |
4.3.1 方法评价指标和层次结构 | 第110-111页 |
4.3.2 评议阶段参与方法的评价对比 | 第111-11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12-113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113-116页 |
5.1 论文主要工作 | 第113-114页 |
5.2 论文存在的不足 | 第114页 |
5.3 研究展望 | 第114-11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6-120页 |
附录A 验证实验的调查问卷 | 第120-132页 |
附录B 南宁某商业步行街应用案例的初次评价调查问卷 | 第132-135页 |
附录C 南宁某商业步行街应用案例的优化后评价调查问卷 | 第135-137页 |
附录D 建立商业步行街类型优化策略数据库的调查问卷 | 第137-140页 |
致谢 | 第140-14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