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三角地区钢铁行业烟气污染控制技术评价研究
致谢 | 第6-7页 |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绪论 | 第15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9页 |
1.2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20-30页 |
2.1 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放源 | 第20-23页 |
2.1.1 烧结工序 | 第20-22页 |
2.1.2 球团工序 | 第22-23页 |
2.2 钢铁行业烟气污染控制技术 | 第23-27页 |
2.2.1 烟气除尘技术 | 第23-25页 |
2.2.2 烟气脱硫技术 | 第25-26页 |
2.2.3 烟气脱硝技术 | 第26-27页 |
2.3 技术综合评价方法 | 第27-29页 |
2.3.1 层次分析法(AHP) | 第27-28页 |
2.3.2 模糊综合评价法 | 第28页 |
2.3.3 模糊-层次分析法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3 钢铁厂烟气污染控制技术现状调研及技术评价对象 | 第30-36页 |
3.1 长三角地区钢铁企业分布 | 第30-31页 |
3.2 典型钢铁厂烟气污染控制技术实地调研 | 第31-32页 |
3.3 数据收集及现状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4 评价对象的选取 | 第34-3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4 应用层次分析法(AHP)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| 第36-44页 |
4.1 建立钢铁行业烟气脱硫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6-37页 |
4.2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| 第37-43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烟气脱硫技术评估 | 第44-59页 |
5.1 长三角地区钢铁企业调研数据分析 | 第44-46页 |
5.2 隶属函数的确定及矩阵的建立 | 第46-54页 |
5.2.1 二级评判技术性能单因子矩阵 | 第46-49页 |
5.2.2 二级评判经济性能单因子矩阵 | 第49-52页 |
5.2.3 二级评判环境性能单因子矩阵 | 第52-54页 |
5.3 综合评价 | 第54-58页 |
5.3.1 大规模烧结机烟气脱硫技术 | 第54-56页 |
5.3.2 小规模烧结机烟气脱硫技术 | 第56-57页 |
5.3.3 球团烟气脱硫技术 | 第57-5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6 钢铁行业烟气脱硫技术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9-63页 |
6.1 石灰石-石膏法 | 第59-60页 |
6.2 氨-硫铵法 | 第60页 |
6.3 旋转喷雾干燥法 | 第60-61页 |
6.4 循环流化床法(CFB法) | 第61页 |
6.5 高性能烧结废气净化技术(MEROS法) | 第61-62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7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| 第63-65页 |
7.1 全文总结 | 第63-64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2页 |
附录 | 第72-7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