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9-14页 |
·系统虚拟化的发展 | 第9-10页 |
·系统虚拟化的优点 | 第10-12页 |
·系统虚拟化的应用 | 第12-14页 |
·名词解释 | 第14页 |
·本文的组织安排 | 第14-1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系统虚拟化的概述 | 第16-26页 |
·根据VMM提供的虚拟平台分类 | 第16-18页 |
·完全虚拟化 | 第16-17页 |
·类虚拟化 | 第17-18页 |
·按VMM实现的结构分类 | 第18-21页 |
·宿主模型(OS-Hosted VMMs) | 第18-19页 |
·Hypervisor模型(Stand Alone Hypervisor VMM) | 第19-20页 |
·混合模型(hybrid VMMs) | 第20-21页 |
·典型的虚拟化产品 | 第21-25页 |
·VMware | 第21-22页 |
·KVM | 第22页 |
·Xen | 第22-24页 |
·微软的虚拟化产品 | 第24页 |
·Denali | 第24-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软件完全模拟和硬件辅助的I/O虚拟化 | 第26-35页 |
·没用虚拟化情况下面的DMA操作 | 第26-27页 |
·物理描述符 | 第26-27页 |
·没有虚拟化情况下面的DMA操作工作流程 | 第27页 |
·软件完全模拟的I/O虚拟化的情况 | 第27-30页 |
·设备模型 | 第28-30页 |
·DMA接口的拦截和模拟 | 第30页 |
·硬件辅助的I/O虚拟化的情况 | 第30-34页 |
·VT-d技术功能 | 第31页 |
·硬件支持的DMA重映射 | 第31-33页 |
·硬件支持的中断重映射 | 第33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4章 总体设计 | 第35-41页 |
·设计的原则 | 第35-36页 |
·目标功能 | 第36页 |
·总体架构 | 第36-38页 |
·运行的流程 | 第38-40页 |
·在软件模拟下的IDE磁盘的DMA操作 | 第38-40页 |
·硬件辅助情况下的IDE磁盘的DMA操作 | 第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5章 详细设计 | 第41-61页 |
·硬件支持的DMA重映射模块 | 第41-47页 |
·Domains和地址转换 | 第41-42页 |
·设备映射到Domain | 第42-45页 |
·I/O页表的地址转换 | 第45-47页 |
·硬件支持的中断重映射模块 | 第47-53页 |
·确定中断请求的中断源 | 第47页 |
·中断的处理 | 第47-53页 |
·编程中断源来产生重映射的中断 | 第53页 |
·VT-d硬件缓存模块 | 第53-57页 |
·缓存模式 | 第53-54页 |
·缓存的更新 | 第54-57页 |
·VT-d硬件探测模块 | 第57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6章 系统性能的评测 | 第61-66页 |
·软硬件平台 | 第61页 |
·性能评测 | 第61-65页 |
·使用软件模拟方式和VT-d技术之间的对比 | 第61-63页 |
·将SmartVMM和Xen Kvm进行对比 | 第63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·本文工作的总结 | 第66-67页 |
·未来工作的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