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基于进化算法的小水电生态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1 小水电生态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小水电生态调度及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3 基于进化算法的小水电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 论文来源与组织结构 | 第17-20页 |
1.3.1 课题来源 | 第17页 |
1.3.2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7-20页 |
第2章 双重四分位生态流量计算法 | 第20-34页 |
2.1 引言 | 第20-21页 |
2.2 泸水河流域的水文分析 | 第21页 |
2.3 泸水河流域的数据分析 | 第21-26页 |
2.3.1 趋势性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3.2 周期性分析 | 第23-25页 |
2.3.3 径流资料"三性"审查 | 第25-26页 |
2.4 生态流量计算法 | 第26-29页 |
2.5 泸水河流域生态径流实例计算 | 第29-33页 |
2.5.1 算法应用 | 第29-31页 |
2.5.2 结果及分析 | 第31-33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3章 基于生态因素的泸水河流域小水电优化调度模型 | 第34-42页 |
3.1 引言 | 第34页 |
3.2 泸水河流域小水电生态优化调度原则 | 第34-35页 |
3.3 泸水河流域小水电群生态调度的模型构建 | 第35-39页 |
3.3.1 发电量最大化目标 | 第36-37页 |
3.3.2 保证生态缺水量最小目标 | 第37-38页 |
3.3.3 生态惩罚最少目标 | 第38页 |
3.3.4 生态需水保证率最大目标 | 第38-39页 |
3.4 泸水河流域小水电群生态调度的约束条件 | 第39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4章 基于模拟退火的多目标灰狼算法及其应用 | 第42-67页 |
4.1 引言 | 第42页 |
4.2 多目标灰狼算法优化 | 第42-50页 |
4.2.1 算法基本原理 | 第42-45页 |
4.2.2 改进多目标灰狼算法 | 第45-48页 |
4.2.3 算法流程 | 第48-50页 |
4.3 数值仿真与分析 | 第50-58页 |
4.3.1 测试函数及评价指标 | 第50-51页 |
4.3.2 结果分析 | 第51-58页 |
4.4 泸水河流域小水电群生态智能调度 | 第58-66页 |
4.4.1 小水电群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4.2 泸水河流域小水电群生态智能调度实现 | 第59-6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5章 泸水河流域小水电群生态智能调度系统设计开发 | 第67-83页 |
5.1 前言 | 第67页 |
5.2 系统体系结构 | 第67-70页 |
5.2.1 系统目标 | 第67-68页 |
5.2.2 系统特点 | 第68页 |
5.2.3 系统框架 | 第68-70页 |
5.2.4 系统运行环境 | 第70页 |
5.3 系统功能模块 | 第70-72页 |
5.3.1 数据管理模块 | 第70页 |
5.3.2 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模块 | 第70-71页 |
5.3.3 长期多目标生态优化调度模块 | 第71-72页 |
5.3.4 其他管理模块 | 第72页 |
5.4 系统实现 | 第72-82页 |
5.4.1 系统登录界面 | 第72-73页 |
5.4.2 系统主界面 | 第73页 |
5.4.3 水库信息管理界面 | 第73-75页 |
5.4.4 电站信息管理界面 | 第75-76页 |
5.4.5 生态径流值计算界面 | 第76-78页 |
5.4.6 长期多目标生态优化调度界面 | 第78-81页 |
5.4.7 其他管理界面 | 第81-8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3-85页 |
6.1 结论 | 第83-84页 |
6.2 展望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| 第90页 |